【沙士20周年】20年間的「短痛」與「長痛」 3位醫生分享「從沙士到新冠」抗疫故事
【沙士20周年】20年間的「短痛」與「長痛」 3位醫生分享「從沙士到新冠」抗疫故事

今年是沙士20周年,也是香港經歷新冠疫情的第三年,隨著口罩令的解除,本港正式進入全面復常的新階段。香港胸肺基金會、香港胸肺學會以及美國胸肺學院(港澳分會)聯合舉辦「從沙士到新冠」健康教育展覽,展覽將於本月11日起一連兩日在荃灣荃新天地二期舉行,市民屆時可免費入場。3個主辦單位的代表在展覽前夕接受傳媒訪問,分享他們在20年間先後應對沙士和新冠的抗疫故事。




林倩雯醫生:昔見未婚夫染疫 今睹爺孫視像告別



香港胸肺學會會長林倩雯醫生於2003年沙士爆發之初,只是一位剛剛畢業的初級醫生,負責服務康復病房內已康復但尚未出院的沙士病人。她不僅是一位醫生,也是一名沙士病人的家屬。她任職醫生的男友(現時的丈夫)因在工作中不幸感染沙士,男友的病情令她擔憂不已,但她仍堅守在崗位上。


20年後的今天,林醫生已成為深切治療部「Dirty Team」的資深醫生,經常需要執行高風險醫療程序。但她最擔心的不是自己,而是擔心感染家人,尤其是年幼的女兒。談到新冠期間印象最深刻一幕, 她表示,是看到一對相依為命的爺孫在醫院透過視像通話告別。她憶述,一名七旬老伯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入院,需入住深切治療部(ICU),起初病情尚不算差,ICU不時為他與年約10歲的孫子安排視像通話。可惜,老伯之後病情惡化需插喉介入治療,院方在為老伯插喉前,特意為爺孫二人再安排一次視像通話,儘管小朋友在螢幕上滔滔不絕,但老伯由於氣喘無法說話,無法作出回應。最終老伯不幸離世,爺孫倆從此天人永隔。


林偉奇醫生:沙士期間充當「偵探」 新冠時染疫「遙距」辦公




美國胸肺學院(港澳分會)會長林偉奇醫生憶述,沙士爆發之時,醫院並沒有追蹤密切接觸者的資訊工具,須以人手追蹤調查。他為應對沙士的高傳染性,特意找來港大傳染病學專家司徒永康醫生惡補一堂課,以掌握流行病學重點。他隨即在醫院內與一組專責的同事進行追蹤調查,把沙士病人自入院以來的位置、行蹤記錄下來,找出其密切接觸者,以做好隔離措施,降低傳播風險。沙士一役後,香港隨即成立衞生防護中心,在之後抗擊歷次流行病(包括新冠肺炎)當中擔當重要角色。


20年後的新冠肺炎,殺傷力雖然較低,但更具傳染力,林醫生形容,本港的隔離措施更加果斷迅速。他舉例指,其妻於去年3月感染新冠肺炎,林醫生立即成為密切接觸者,需要隔離在家工作,每天只能透過視像處理醫院的公務。不久之後,林醫生自己成為了新冠病人,而當時正值學會周年大會,一些文件需要他親自簽署,只好請學會秘書「冒險」上門從門縫中送文件簽署,他簽署完後把文件清潔消毒完畢後再從門縫遞給秘書。


何重文醫生:銷產假加入「抗疫敢死隊」 沙士經驗助應對新冠




2003年沙士爆發前夕,香港胸肺基金會主席何重文醫生正在放假陪產,照顧太太和剛出生的兒子。怎料一通電話,他立即銷假趕回醫院,站到抗疫最前線,成為「Dirty Team」敢死隊一員。「抗疫敢死隊」包括何醫生在內的6位資深醫生,他們從收症、抽血到診治都是「一腳踢」。


他憶述沙士的兇猛之處,在於即使是年輕力壯的人一旦感染沙士,發病後幾乎兩三天就需要進入ICU治療。而沙士初期,隔離措施、個人防護裝備均嚴重不足,一個N95口罩會戴上一整天,當時為了避免口罩受污染,還特意用紙袋保存口罩以便重用。


20年後的新冠疫情,何醫生指本港有了沙士的前車之鑑,加上之前累積其他呼吸道疾病如豬流感等經驗,醫院隔離措施大幅提升,防護裝備更加充足,有助應對新冠疫情。他又以「短痛」和「長痛」分別形容沙士和新冠,指沙士2003年年中突然消聲匿跡,只是一場「短痛」,但新冠卻成為風土病,猶如「長痛」,然而慶幸現時本港大部分市民已有了抗體,對抗這種「長痛」。



圖片來源:港人講地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4
好正
1
心心眼
1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