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首屆香港國際中醫藥博覽會開幕 峰會共商中醫藥高質量走向世界
【守正創新】首屆香港國際中醫藥博覽會開幕 峰會共商中醫藥高質量走向世界

首屆香港國際中醫藥博覽會今日(25日)於灣仔會議展覽中心開幕。這場由紫荊文化集團主辦的中醫藥國際盛會,今早先舉行首場「2025紫荊中醫藥國際峰會」,雲集國醫大師、海內外專家學者、中醫藥大省及業界代表,共商推動中醫藥高質量走向世界。



本次大會以「推動中醫藥高質量走向世界」為主題,紫荊文化集團董事胡賢政致開幕辭時強調,推動中醫藥高質量走向世界,需要堅持守正創新,既要堅守中醫藥理論精髓,也需運用現代科技提升療效與服務水準;同時要深化國際合作,共建科學規範的國際標準體系,並促進中醫藥與大健康產業深度融合。他特別指出,香港憑藉其「一國兩制」優勢、完善的法治環境和廣泛的國際網絡,完全有能力成為中醫藥走向世界的「超級聯繫人」。


國醫大師:中醫人以技術服人,以文化感人


峰會上,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醫大師王世民結合數十年從醫經歷,分享了執業理念。他強調,醫者應以德為先,敬畏生命,同時要尊重經典、勇於創新,善用現代科技闡釋中醫原理。他認為,讓世界理解和信服中醫藥的關鍵在於「將中醫的道理講清楚、讀明白」,並呼籲年輕中醫人既要以技術服人,也要以文化感人。


產業實踐——現代化與國際化雙輪驅動


安徽德元升中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佟海鑫分享了企業扎根行業二十年的實踐。她介紹,德元升已形成從種植、研發到醫療服務、居家養老的完整產業鏈,並恪守「讓每個家庭有一個懂中醫的人」的使命。他認為,中醫藥出海需實現從「走出去」到「留得住、叫得響」的轉變,並可借助香港的轉型樞紐優勢,將中醫理論轉化為國際通行的醫學語言和可驗證的數據。


上海和黃藥業總裁胡耀鈞以旗下產品「麝香保心丸」和「膽寧片」為例,闡述了中藥現代化與國際化的探索。「麝香保心丸」歷時十年完成的循證醫學研究(MUST研究)被譽為里程碑,為中藥療效提供了高級別證據;「膽寧片」則成功以藥品身份在加拿大註冊上市,為中成藥國際化路徑提供了實踐樣本。他強調「沒有現代化就沒有國際化」,而國際化亦反哺現代化標準提升。


雲南白藥集團國際業務事業部總經理湯明回顧了企業從產品驅動到戰略驅動的三階段發展。他重點分享了以數字化賦能全產業鏈,以及通過香港平台「依託雲南、面向世界」的國際化布局,包括在泰國建廠、在美國設研發中心等。他提到,通過在主流社交媒體持續發聲,國際社會對中醫藥的認知正逐步改善。


國際視野——區域合作與傳播策略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蘇曉川分享了四川省組建中國援柬埔寨中醫醫療隊的經驗。醫療隊不僅提供診療服務,首次引入32種中成藥至柬埔寨公立醫院,更通過巡診、文化宣傳等方式,使中醫藥成為中柬友誼的新紐帶。


菲律賓中醫暨針灸學會主席鄭啟明介紹了中醫在菲律賓的發展歷程。他指出,在海外推廣中醫,安全性與標準化是首要前提。他所在的菲律賓中醫中心積極運用人工智能、遠程醫療等技術,並致力於人才培養和行業規範建設,推動中醫融入當地醫療體系。


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智庫系列研究員杜曉馨發布了《譯碼出海:中藥文化的品牌建設與國際傳播策略研究報告》藍皮書。報告指出,中藥「出海」需從「文化根基」走向「全球認同」,建議品牌定位需精準,傳播戰略需分眾化,並加強科學驗證以提升國際認可度。


平台建設——香港角色與未來展望


香港中醫院院長卞兆祥教授介紹了即將開幕的香港中醫院,它將採用公私營合作模式,重點發展中醫優勢病種和中西醫協作服務。他認為,香港獨特的註冊制度、國際化網絡及大灣區優勢,使其成為展示中醫優勢技術、推動培訓與研發的理想平台,助力中醫藥走向世界。

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相宏宇

長春中醫藥大學東北亞中醫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趙大慶

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相宏宇、長春中醫藥大學東北亞中醫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趙大慶,分別推介了以「人參」為代表的吉林中醫藥資源。他們詳細介紹了吉林人參科學研究、國際標準制定等方面的科技創新,並倡議利用香港的渠道與認證優勢,共同推動人參產業國際化。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黨委書記李強分享了中醫在眼科領域的應用與科研進展。他介紹了「戶外活動防控近視」等基於中醫理念的現代研究成果,並提出利用現代科技如AI分析中藥活性分子,以循證方法驗證中醫藥在眼病治療中的效果。


圖片來源:港人講地、紫荊文化集團提供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0
好正
0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