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議員關注「部門首長問責制」 等問題 李家超:我做大元帥一定是管將軍
【施政報告】議員關注「部門首長問責制」 等問題 李家超:我做大元帥一定是管將軍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17日)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他今日(18日)再到立法會,出席《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答問會,回應立法會議員對《施政報告》的提問,多名議員關注「部門首長問責制」 、「AI效能提升組」、「輸入外勞機制」等問題。


部門首長問責制


民建聯選委界議員林琳指出,行政長官首次提出相關概念時,名為「高級公務員責任制」,但現改為「部門首長責任制」,關注為何字眼轉變。她認為以市民角度理解「高級公務員」包含常秘級,但現時調至字眼至「部門首長」,擔心有降級情況,如常秘級別官員失職,是否只能用敍用委員會的調查權進行調查。


李家超回應指,政策不是部門首長制訂,是司局長所制訂,常秘是協助司局長制訂政策,所以制訂政策的責任必歸司局長及行政長官,執行方面就必歸部門,是部門在前線進行,如果他與局長制訂的政策值95分,前線部門起碼都要做到95分,「唔好同我打折。你去打仗,你一定會去管將軍,由將軍管好將領,香港有這麼多個公務員,如果每個部門首長都做好管理,就即是我每位將軍的兵都是能打仗、打勝仗,我做大元帥一定是管將軍。」


他又說,自己作為行政長官,要求15個司局長能獨當一面,「我係做指揮,我未必好識拉小提琴,識拉小提琴嗰個,我要佢拉得最好。」他認為,只要每個人都做到最好,就可以奏出最好的交響樂曲,這也是「部門首長責任制」希望做到的效果。


法律界議員林新強認為「部門首長責任制」可完善治理能力,不過由於很多改革都需要法律支持,提問政府是否計劃外判部分律政司工作以協助改革。


外判律政司工作方面,李家超回應說,現時已有機制將適當案件邀請法律業界處理,認為是好政策,至於是否加大力度、減輕律政司人員工作壓力,以及善用法律界能力,政府會不斷探討。


至於「部門首長責任制」,李家超指多年來本港在該方面未有系統化和制度化,今時今日社會對一些事件特別關注,要還公務員公道就需要公平公正調查,他指建立制度不是因為單一事件或個人,制度存在是整體性,大家應明確有信心。李家超讚揚香港公務員團隊是優秀的,效率排全球第二,但「三項鐵人都有病的時候」,制度之所以存在,是為了在問題出現時,能第一時間找出責任屬誰。他又指最好沒有問題,例如「平日強身健體、傷風感冒都會少」。


AI效能提升組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成立「AI效能提升組」,民建聯議員李慧琼發言時特別提及,希望為「AI效能提升組」設立KPI,吸引更多企業來港投資,「無論企業還是個人,想在港開公司,可以透過AI科技賦能,在很短時間、一個星期內,就能完成申請,讓我們能吸引最多企業落戶香港,按你說,政府不單只是銀牌,希望我們還能夠取金牌。」


李家超回應指,「AI效能提升組」有3大目的,當中包括重組流程,刺激不同部門提升工作效率等等。他解釋,目前運用AI仍處於初階階段,發展空間是無限,制定任何指標只會限制相關速度,他只會要求要定期交報告,「如果用英文說,sky is the limit(天空就是界限),在初階時,訂立任何指標,我覺得都是限制AI本身的發展速度。我可以肯定告訴你,內部而言我要3個月內交報告,是我熱切要做好的,而且我定下規則,先做些跟公眾接觸面大的,讓公眾直接受益的。」


李家超說,小組會先做與公眾接觸面大的AI服務,已要求相關單位改善與公眾接觸面較廣的工作流程,如申請牌照等,會聘請業界專家給予意見和協助;而未來會要求「AI效能提升組」每3個月提交一次報告。


輸入外勞機制


多位議員關注輸入外勞對本地就業的影響,其中民建聯梁熙表示,關注餐飲業及建造業失業率達到7%,稱是水深火熱情況,政府會否考慮就輸入外勞設計「熔斷機制」,當一個行業失業率超過某個數就停止輸入。


李家超回應說,一定會堅守本地就業優先的政策,又解釋2023年制定輸入勞工政策時,當時考慮到整體勞動力人口減少;2018年香港人力達到最高峰,勞動人口有367萬,到2023年少了19萬多,跌至348萬人,到今年再跌至344萬。他又指,當中老齡化問題嚴重,2023年60歲以下勞動人口較2018年少了30萬人,因此政府才決定輸入外勞,若一些行業因人手不足影響生意,都會影響本地工人,因此人手不足的行業,必須讓他們引入外勞。


李家超說,很反對有人濫用機制,因此《施政報告》提出針對侍應及初級廚師「施手術」,增加本地招聘的工作,其次是保安局要加大力度打擊黑工,當局會動態留意情況,「唔可以鐵板一塊」,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當局會看緊情況。


工聯會梁子穎表示,關注政府如何協助有意工作的市民,可以參與就業用好香港的勞動力。李家超說,《施政報告》中有專章,為產業引入和發展,所講的為高端產業以及有競爭優勢的產業,認為對勞工在創造就業方面有積極端作用,同時收入亦會較高。


李家超指,在經濟轉型期對部分行業的影響可能較直接,或是間接;又舉例有部分行業收入倍升,如金融、貿易;部分行業找工非常容易,如教育工作;同時亦有部分工種出現短缺,是次專章中介紹的產業引入、本地培育、引導資金投資,與梁子穎關注的情況一致。他說政府引入不同產業是希望可以改變結構,不要只在服務業如此單一,強調服務業雖然重要,但經濟起伏波幅大,若有不同產業,可有很多穩固的職位,確保勞工收入。


勞聯林振昇稱,目前失業率上升至3.7%,從前「有手有腳」便會請,惟現時不容易,問及政府失業率如繼續上升至4%,部分行業若到7%至8%,政府會否有其他保就業措施,如會否在失業率高的行業中設外勞人數上限等。李家超回應說,政府會確保本地就業優先,並打擊黑工,並動態留意實際情況,勞工及福利局會留意不同行業輸入勞工申請,會嚴格去審批,目前所引進措施,除需要個別行業僱主證明自己出現招聘困難,本地招聘時間由4星期延長至6星期外,當局亦會動態留意。


勞聯周小松指,打擊濫用輸入勞工計劃措施現時只涵蓋侍應及初級廚師,目前又有數千個外勞配額批准,關注政府為何只向兩個工種施加限制,以及會否考慮把措施擴展到所有工種。李家超回應稱,兩個工種佔外勞人數一半,重申當局會視乎數字及實際情況,若其他工種有濫輸外勞,而打擊措施有效,就會採納措施保障本地就業。


另外,許多市民關心新一份施政報告未有派發消費券等措施,李家超今早出席施政報告聯合電台節目時解釋,現時政府在財政方面有壓力,赤字高達1260億元,而一次性派發消費券約要花費300億元,形容「可以起到一個啟德體育園了」。他續指,現時經濟有一定挑戰,要用好財政。例如,現時私人工程減少了,因此政府預留了300億元在工程方面,以刺激就業。他指出,資源要落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和政策上。


對於有市民關心現時經濟狀況不理想,李家超表示,香港正面對轉型過程,社會需要跟上世界的不斷變化。如今經濟產業結構需要改變,只要轉型成功,未來即使「大風浪」,船仍然穩固。政府亦推出多個政策幫助中小企,在轉型期間協助大家渡過難關。


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5
好正
5
心心眼
5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