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7日)上午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下午在政府總部記者會解說政策。他在開場發言時表示,上任3年以來,以改革求變為重心,凝聚共識,現時已建立堅實基礎,做好策略部署和長遠部署,因此本次施政報告重點是改革加上部署,整體更全面。
李家超闡述施政理念有兩個主軸,包括發展經濟及改善民生。他指發展經濟可以創造財富、資源,而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改善民生。他表示民生是施政初心,但因財政壓力,民生工程要定下優次,而社福、醫療、教育均影響所有人,所以政府會繼續集中投放資源這三大範疇,目前它們共佔政府經常性開支約60%,相當於每日支出近10億港元。
北部都會區面積佔香港的三分之一,人口亦將佔香港的三分之一,為加快發展北都,施政報告宣布成立由特首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三個司長級領導的工作組,並訂立加快發展北都的專屬法律。李家超表示,過去3年政府建立部隊,現時開始出發建立產業,創造更大回報的項目,形容現時屬於加速期。
李家超指出,北都是戰略發展區域,對此心急如焚,要做到拆牆鬆綁,包括訂立專屬法律,但會訂明相關法律適用於哪些領域,強調大部分法律在北都均適用,舉例指行劫在北都同樣屬於犯罪,只在訂立與發展相關的法律時會加快。
他又提到,若三分一的北都土地,均由同一間公司管理,相信各界都會擔心,亦不符合香港的最好利益,所以要引入競爭。他指,北都發展需要龐大資金,相信商界會參與,所以政府與商界必然要共同發展。
至於制訂優惠政策包方面,李家超表示,收到有企業提出,其他地方能提供某些優惠而香港未有,但有關情況只涉及決策速度問題,強調在政策方面,不會再在時間或程序上,輸給其他地方,要盡力與其他地方競爭。
施政報告提出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強化公務員評核機制,以及成立「AI效能提升組」。李家超表示香港公務員團隊的效率世界排名第二,但永遠都可以做得更好,認為由部門首長管理好屬下人員是最有效的辦法,形容新推出的責任制是由「將軍」管好「士兵」。
李家超又說,過往試過由於他不滿意問責官員,或者認為有更好人選,而撤換相關官員,強調部門首長一向都需要就工作表現負責任,但以往並沒有系統化處理,例如何時決定需要進行調查、誰負責執行調查工作等,今次提出的「部門首長責任制」將由獨立、有效的專業調查團隊負責相關工作,所有公務員,包括最高級的部門首長,也可以被調查。
對於施政報告提出強化公務員評核機制,李家超指現時的評核機制,很多時都傾向給予公務員「好」的評級,很少會給予「不好」評級,令一些很勤力和「悠悠閒」的公務員,最終都獲得同一評級,他認為這樣並不公平,需要令公務員評核機制更加公道。
李家超答記者問時表示滿意現時問責官員的表現,他強調,部門首長責任制不會取代現有任何問責機制,現時部門首長都要為部門負責,而公務員亦要為個人表現問責。他又指出,部門首長責任制會令首長更盡責,相信更能鼓勵公務員士氣,因為大家都知道部門首長有責任承擔的明確性,下級人員只需承擔自己犯錯的責任,而不會有任何責任推卸給他們,認為可建立一個更健康、更有效的管理系統。
《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重點如下:
加快北都發展
●成立特首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由司長級領導的「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及「規劃及發展工作組」
●研究從「價高者得」招標轉向「產業綁定」的「雙信封制」,設計不同融資方案,包括股份制、債券、政府注資及「土地參股」等
●洪水橋大學城將於2026年落成使用;牛潭尾2028年落成;新界北新市鎮2030年落成使用。
簡化行政措施拆牆鬆綁
●引入快速審批制度,結合海外和內地的成功建造技術,降低工程成本,縮短工期。
● 試點推行「分階段開發」,參考內地「1.5級開發」概念,容許初期先建設和營運低密度設施,例如零售、娛樂或會議展覽等項目,吸引企業進駐。
●靈活批撥土地,可採用公開招標、限制性招標或直接批地;「按實補價」減低北都補地價資金成本。
●容許北都土地業權人主動交回政府計劃徵收的土地,抵銷在北都新發展區原址換地或「片區開發」所須繳付的金額。
北都發展專屬法律
●授權政府制訂簡化的法定程序,包括成立法定園區公司,為園區公司設立專項撥款渠道以注入資金。
●消息稱法例若通過,政府日後向公司注資,不需要經立法會批准。
●河套區香港園區考慮以「邊建設、邊進駐」模式,讓企業無須等待整區完成工程就可提早進駐。
推廣AI應用
●預留10億元明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促進上游研發、中下游成果轉化及開拓應用場景。
●成立「AI效能提升組」,統籌和指導各政府部門有效應用人工智能。
●政府自行開發專門AI方案,如語音非緊急報案、加快運輸牌照審批等。
●為「智方便」及「數碼企業身份」用戶提供「AI助手」,解答查詢及提供個人化服務。
●以AI聊天機械人獲取資助,支援照顧者。
保障工人就業
●收緊「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下輸入侍應及初級廚師要求,僱主本地招聘由4星期延至6星期。
●全職本地僱員與輸入勞工人手比例,調整為2:1,即僱主申請輸入侍應生及初級廚師各一名,便須已聘用本地全職侍應及初級廚師各兩名。
●兩項措施明日起實施。
文體旅協同發展
●康文署指定設施引入市場營運模式,提供更多元增值服務,包括在博物館閉館日租場予舉辦商業或私人活動。
●發展遊艇經濟,增加約600個泊位。放寬對訪港遊艇要求,推動粵港澳遊艇自由行系統建設,商討「港艇北上」和「北艇南下」便利措施。
●推出更多大熊貓主題活動及產品。明年馬年,賽馬會將策劃以馬為主題活動,推廣賽馬旅遊。
●積極開拓中東及東盟市場,旅發局推資助計劃,即日起至明年底,成功獲清真認證的餐廳,獲半額資助,上限5000元。
教育與人才
●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生自費就學人數上限,增至相當於本地學額數目五成。預留全新商業或其他土地興建新學生宿舍。
●教育局成立「留學香港專班」,加強推廣香港高等教育。
●推「產學創科人才交流計劃」,鼓勵大學教授參與企業研發,邀請科企高管參與教學。
●放寬「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住宅物業投資成交價門檻,由5000萬元下調至3000萬元。
組合拳鼓勵生育
●初生子女免稅額由一年延長至兩年,每名子女出生後首兩年,父母可享有合共26萬元額外免稅額,2026/27課稅年度起生效。
●未來3年新增15所資助幼兒中心,合共提供約1500個0至3歲兒童日間照顧服務名額。「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取消名額上限。
●醫管局輔助生育服務名額2025-26年度增至1500個。
豐富置業階梯
●將居屋綠白表配額比例由「四六比」調升至「五五比」,協助更多公屋租戶成為業主,促進公屋流轉。
●「白居二計劃」下期起新增1000個配額,當中一半撥予40歲以下人士。
●新出售單位轉讓限制年期由15年降至10年,適用於下一期起推出的居屋及綠置居。
●推出房委會「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年滿60歲合資格長者可在二手市場出售單位後免補地價,讓其購買較小或較偏遠單位,獲額外現金作生活費。
加強照顧長者
●「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總數增至16000張。「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總數增至7000張。
●新增3個長者鄰舍中心,預計每年可服務約3000人。
●年底前推試驗計劃,赴粵養老綜援受助長者入住指定在粵安老院,每月資助5000元,名額1000個。
●「廣東院舍計劃」下月起增至24家內地安老院,覆蓋8個城市;試行為計劃下的長者分擔部分自付醫療開支。
重視精神健康
●恆常化中學實施三層應急機制,並擴展至小四至小六試行。
●更新指引減少社交媒體對兒童及青少年健康的影響。
●明年起增加6個中心,由具備專業學歷及資格人員提供精神健康跟進服務。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