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討論】政黨倡設「購房資金通」便利內地人才置業 梁振英反問:增本港住宅供應「為誰辛苦為誰忙?」
【客觀討論】政黨倡設「購房資金通」便利內地人才置業 梁振英反問:增本港住宅供應「為誰辛苦為誰忙?」

內地居民如欲在香港買樓,多年來都要對資金調配問題,有政黨早前建議參考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建立「購房資金通」以便利內地人才在港置業,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今日(22日)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表示,對此建議持保留態度。他指本港的房屋供應雖較以往充裕,但社會要弄清楚眼前這些花了很大力氣的成果,到底是「為誰辛苦為誰忙?」


梁振英首先強調,內地對資金流出是實施管制。因此,實施「購房資金通」其中一項關鍵問題是,資金到港之後該如何監管,「資金來香港買樓之後,今天買、明天賣,然後套匯,你怎麼辦呢?是否特區政府需要幫眼?」


他還指出,作為特區政府的主事人,第一服務對象一定是香港居民,所以當年本港樓價急升的時候,政府需要推出壓抑非香港永久居民需求的「辣招」。經過特區政府近年來努力造地,供應土地,本港的房屋供應雖然開始增加,但都要弄清楚供應的「服務對象」是誰,「不能夠為了住宅單位更好賣,就把額外供應這樣一筆勾銷。」


近期多間零售及食肆結業,市民關注本港經濟狀況,梁振英指,本港商業樓宇空置率達11.8%,為40年來最高,即是9呎之中就有1呎丟空,而舖位去年使用量是負12萬4千平方米,即去年結業的店舖面積,較新開的面積多133萬平方呎,認為市場對零售業及其他商業活動的觀察,與統計數據情況一致。 


梁振英表示, 數據顯示是2024年商業樓宇(包括零售店舖、理髮店、診所等)使用量為負12萬4千平方米(133萬平方呎),若以1000呎一個舖位計算,即結業的商舖比新開的商舖多1300個,反映市場調整壓力。他建議公眾參考政府免費公開的《香港物業報告》,稱資訊透明對小商戶決策至關重要。 


梁振英又指,特區政府過去多年增加土地供應的政策已見成效,未來3年住宅落成量可觀:2025年預測20862個單位、2026年預測20098個單位。他強調供應數據須以國際標準計算,包括已建成未售出的「貨尾」,稱「地產商遲早會賣出」。


另外,梁振英透露,香港公立大學非本地生比例已從20%增至40%,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的國際認受性提升。他呼籲在內地擴大港人子弟學校,不妨分享其創辦的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9個月建成」的經驗,他倡議借鑑「中國速度」提升香港效率。


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港人講地資料圖片、新城財經台提供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0
好正
0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