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本地中學生同一班非華裔小朋友介紹農曆新年傳統習俗,一齊剪紙、搓湯圓,打成一片!//
俄羅斯籍學生Zlata說:我喜歡製作湯圓,因為之後可以吃了它。
印度籍學生Zara說:我會吃湯圓,因為湯圓解團團圓圓。
你搓,我又搓,大家一齊搓,這班油蔴地街坊會學校的小學生,組成了「聯合國」他們分別來自俄羅斯、印度、孟加拉、尼泊爾和菲律賓,這天跟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的哥哥姐姐一齊搓湯圓,認識中國傳統節日--正月十五元宵節。雖然有點手忙腳亂,經過一番努力,這碗湯圓特別美味。
孟加拉裔學生Tazimul說:大哥哥教我畫(福)字,因為這個字對我來說很難,我是一個初學者,這個字代表快樂和好運。
尼泊爾籍學生Shristy說:我最喜歡寫揮春,因為我喜歡寫中文字。
菲律賓籍學生Jacob說:我沒有最喜歡的活動,因為全部都是我最喜歡的,全部也十分有趣。
農曆新年的傳統習俗,剪紙、製作花燈、寫揮春,對外籍小朋友全部都很新奇。幾位中學生即時化身文化大使,介紹中華文化,例如中國人有多重視農曆新年,無論平日有多忙、分隔有多遠,都會趁佳節一家團聚、互送祝福。
學生梁軒銘說:可以與其他非華裔的人去互動,我覺得很有趣。學生鐘卓文說:用英語對答,當中與他們進行的一些活動,我覺得都很有意思。我與Zara一組,我看到她寫字很認真,她見到我寫了福字,也給予我一些評價,跟她相處覺得很舒服很開心。
學生張穎蕎說:很開心可以參加這個活動,我們一起寫揮春,一開始因為他不懂得寫中文字,我就嘗試以簡單的方法,讓他更容易上手,也見到他學得很快。有時說中文他都聽得懂,說英文的時候,他也不會嫌我說得差。
學生陳樂瑤說:我覺得那些非華裔的小朋友都很主動很外向,他們都會主動過來與我們談天,問我們事情,真的覺得很窩心。
一班同學很快打成一片,就好像香港的縮影,匯聚中西文化,民族共融。校方希望同學們有什麼得著呢?
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校長邱少雄說:認識中國文化,沒有分中學和小學,任何一個中國人都需要認識。甚至我們希望,令到一些外國的小朋友也認識這個文化,所以也見到有不同國籍的小朋友,今天也來到跟我們中學生生一起玩耍。透過這個活動讓他們知道中國文化的根源。我們的藝術文化,比如我們會寫揮春、製作湯圓,甚至認識我們的元宵,元宵是新年很重要的節日,這些都是希望大家可以多些認識,同時有一個共融的意識。香港是一個十分特別的地方,香港是一個多種族大融合的地方,不同的種族融合也是香港的一個特色,中國人一個包容的特色。
最後大家一起祝福: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恭喜恭喜!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