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見扶貧工作著重自力更生
喜見扶貧工作著重自力更生

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已出爐,這份報告可以說是經濟及民生工作兼重,當中尤以扶貧政策的著墨甚多且也受到廣泛關注。誠然,扶貧工作幾乎是歷來每一屆政府、每一份施政報告的重點,不過,特首梁振英今回在加大力度的同時,卻更為突出了自力更生的元素,這就使得今次的扶貧工作顯得跟慣常不一樣。


梁振英在施政報告的發言中開宗明義的指出:「 2012年的貧窮數據清楚顯示,處於貧窮線下的非綜援在職家庭,特別是有兒童或在學青年的家庭,應獲優先關顧。」為此,政府宣布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梁振英並列出了三大原則:津貼會與就業及工時掛鈎,鼓勵自力更生,多勞多得;設有入息和資產審查:設有適當的防止濫用機制。依據梁振英的舉例,一個有兩名合資格兒童的四人家庭,如果月入14400元或以下,而申請人在職並符合工時要求,該家庭將視乎工時分級,每月可獲發合共2200元或2600元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

說實在,這個津貼的數額是令人滿意的,縱然大家不能奢望一下子可以令有關家庭「脫貧」,但這筆四位數的津貼卻肯定有助於鼓勵多勞多得,以此數額粗略推算,長期以來為人詬病的「打工窮過領綜援」怪現象應有望逐漸消失。

在綜援改善方面,這種鼓勵自力更生的精神也是得到充分體現。施政報告重申,會按照扶貧委員會早前通過的建議,在關愛基金下試行獎勵計劃,鼓勵身體健全的綜援受助人就業,自力更生,脫離綜援網。按照該計劃,領取綜援人士若每月工作滿120小時,收入逾4200元,政府會代為儲起因工作而扣減的收入,當累積到目標獎勵金額,即其家庭資產限額的兩倍時,就全數「贈予」綜援人士,當作獎勵。

徹底釋除福利主義疑慮

除了以獎勵式方法鼓勵就業以達到扶貧目的外,政府也全面提升對生活於貧窮家庭學童的支援,以求務實地解決跨代貧窮問題。包括:增加綜援家庭中小學學生的就學津貼額;在計算綜援家庭的租金津貼時,將就讀專上課程的成員計算在內,使家庭所獲的租金津貼不會因為有成員接受專上教育而受影響;為學生資助計劃下領取全額津貼的小學生提供免費午膳;將學校書簿津貼計劃的定額津貼提高約一倍;以及為就讀副學位以下程度的清貧學生設立學費發還機制,並提供學習開支定額津貼。

的確,扶貧措施若能著重於鼓勵自力更生,就可以把錢用得其所,使政策延續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可以說,這份施報報告有關扶貧的篇幅,可謂真真正正回應及平衡了各階層的意見。今日過後,實在沒有理由再質疑政府是走上了福利主義的道路。

圖:cyberschool.oxfam.org.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