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堂暴力升級,今次不是擲文件、不是擲陰司紙、不是擲蕉,而是有人向特首擲玻璃杯,幸眼界不準,但玻璃杯墮地一刻「砰」的一聲,玻璃碎即時四濺,是名副其實的「擲地有聲」。結果,在特首及安全受威脅下,特首辦遂報警處理,接著當然是警員循序到場調查。
怎料,就是這個正常不過的做法,居然惹來個別泛民議員及個別媒體拋出「特首踐踏議會尊嚴」的責難。要知道的是,警員進入立法會,是經由前線保安人員准許,至於保安人員有否通知立法會主席及秘書處,則是保安人員的問題,豈能算在只負責調查的警員頭上,就更不可能算在報案者──特首辦以及受害者──特首的頭上。因此,特首「踐踏」之說,唯有一笑置之。
議會暴力令議事堂癱瘓
不過,更令人嘆惜的,是議會的尊嚴,其實早已被議會暴力「偷走」多時。打從2008年10月的「第一蕉」,擲物歪風便從未止息,擲蕉、擲蛋、擲道具,是為「肢體暴力」;恫嚇要官員落地獄甚至是「掟你汽油彈」,則屬於「言語暴力」範疇;至於同樣不得不提的則是「拉布」,至今多次「拉布戰」已不知令多少項議案及撥款的審議被延誤,而一些濫用議事規程的做法,也同樣可歸入「程序暴力」的範疇。
肢體暴力、言語暴力加上程序暴力,這種種議會暴力近年令立法會屢次癱瘓,也令整個立法會愈來愈分裂,左右陣營之間,在絕大部分事情上,不要說是妥協,就連商討的空間亦欠奉。有關議案積壓的報道,基本上已令市民感到煩厭以至是感到盲目。單是立法會大會,今個立法年度亦已三度流會。正如日前的特首答問會中,全數溫和泛民議員「未問即離場」,大家還可以旨意他們「議事」嗎?
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
《論語》有言:「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意思就是說自己做到的才要求別人去做,自己沒有做錯才能去批評別人。如今,溫和泛民議員經常將立法會的亂象責任推在官員、推在建制派議員身上,但撫心自問,他們又有沒有嘗試過拋開本身的成見,認認真真地與建制派、與官員議事?當他們自己也沒做好的時候,又如何可以奢望獲得群眾一致的認可與支持呢?
一個議會的職責,簡單而言就是議事,而並非搞街頭抗爭搞政治騷,當一個議會連議事這項最基本職責也無法履行的時候,敢問一句,它的尊嚴,還存在嗎?
本來,2017年特首普選後,香港將迎來2020的立法會普選。但以現時的政治氛圍來看,2017年特首普選可以如期實現已似乎是萬幸。至於2020立法會普選嘛……還是先不要想太多好了。
原圖:無綫新聞截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