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東拉西扯 先道歉再說
別再東拉西扯 先道歉再說

別再東拉西扯 先道歉再說

健良

 

今日香港,確實奇哉怪也。自從「青年新政」兩名候任議員宣誓期間粗言穢語及發表辱華言論,未幾網上網下就傳出大量怪論為兩人護短,最常見是東拉西扯,一時指社會要研究「辱罵中國」成為年輕人間「主流」的原因、一時又指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的國籍問題更嚴重,花精力去批評「青年新政」是「麻鷹唔管管雞仔」。對於為這些泯滅人性言論護航的論點,有識之士實不屑駁斥之,奈何社會悖論充斥,為免三人成虎,且逐一點破。更重要的,乃是非黑白曲直,其實不難分辨,端賴能否秉持客觀和是非之心而已。

 

研究成因 不必道歉?

 

不少反政府陣營中人稱,社會不應一面倒批評「青年新政」二人,而應該「對症下藥」研究為何今日年輕人有這種侮辱中國、不想做中國人的「潮流」。筆者當然不會反對研究上述問題成因,但若因未知成因就認定「青年新政」二人不必道歉,未免本末倒置。

 

二次大戰期間,日本侵華,以「支那」二字侮辱我國。據統計,中國在二戰死難人數可能高達二千萬。侮辱中國、侮辱全球華人,已經是罪不可逭;泯滅人性,侮辱二千萬戰爭受難者,更加是罪大惡極。要研究為何出現今日的局面?可以,但不代表兩人不必道歉;願意道歉,承認錯誤,他們才算是「人」,否則一切從何說起?

 

道歉為何重要?

 

對受難者而言,道歉雖沒實際作用,卻肯定是安慰心靈的良藥。為何德國至今仍不時為二戰的罪行道歉?為何南韓民間一直要求日本就二戰期間強徵慰安婦道歉?為何美、加等國,近年都不時要為以往歧視華人、侮辱華人的政策道歉?

 

除懇求受迫害者原諒,道歉最大的意義在於施暴者願意承擔責任和反省過錯。今天有人認為,社會不應苛責這批「本土自決派」年輕人,而應原諒他們,不應強迫道歉云云......在此,筆者大膽說句:「不道歉,『原諒』無從說起!」

 

年輕人當然要有改過的機會,但前提必須是認錯。過度縱容,只會令社會風氣日益敗壞。「青年新政」要數典忘祖,是他們的事;他們不認是中國人,外界亦不能強求;只是,他們今天錯的,已非「個人」範圍,而是「反人道」,更超出文明人類可接受程度,如此,「縱容」又豈能是選項之一?

 

佢比我差 我可以更差?

 

筆者接觸不少年輕人,發現近年在反政府陣營中很流行一種說法:「他比我更衰,為何我不可以?」套用今次事件的說法,就是「梁君彥比青年新政衰,為何他們不可以?」退一萬步說,就當梁君彥在處理國籍問題時有失誤,但性質和「青年新政」侮辱全球華人根本就完全不同,強行相提並論,無非是要轉移視線。

 

再者,就當他們都有錯,但對方做錯,難道你就可以做得比他更錯、更差?這是哪一家的邏輯思考,請指教!指控別人之前,先問問自己是否都有做錯,其身不正,必先反躬自省。如此顯淺不過的道理,難道在今天香港已成艱澀難明的學術理論?

 

正如文首所述,是非黑白曲直,其實一點都不難判別。有人分辨不到,全因他們已遭仇恨蒙蔽雙眼。這是香港的悲哀,更是香港所有人的悲哀。

圖片來源:大公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