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短打】施政報告回應三大社會熱門議題 公務員責任制能否加強市民信心?
【焦點短打】施政報告回應三大社會熱門議題 公務員責任制能否加強市民信心?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7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主題為「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李家超表示,施政報告圍繞經濟及民生兩大主軸,又指民生是「壓軸專章」,篇幅最大。而綜觀整篇施政報告,似乎特首都相當著重回應社會近來熱議的三大議題,就是「部門首長責任制」、「人才計劃與外勞計劃」、「北部都會區」等,這些都是深化改革的措施。


首先,李家超表示,一直思考如何進一步加強高級公務員的責任意識,又認為政府至今未將有關責任整體制度化,因此建立清晰的「部門首長責任制」(責任制)具有關鍵意義。而「責任制」當中,最關鍵就是當部門出現問題時,就有一個調查機制,並將問題根據嚴重程度,分為兩個級別處理,如果屬嚴重問題,就會建立調查小組查找不足及釐清責任。


採購飲用水事件引起熱議


上月政府的「採購飲受水事件」就引起了全城熱議,當時李家超就表示,對專職採購的部門感到大為失望,又指要盡快查找不足,改善制度及程序的任何漏洞。所以,這個責任制明顯就是回應社會訴求,亦都可以加強市民對公務員的信心。不過,制度建立了,相信各界很期待可以盡快徹底執行,市民最不希望見到的,就是責任制予人有「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觀感。


其次就是外勞的議題,施政報告將為聘請外勞增加更多限制,並由明日起,優化計劃下申請輸入侍應生及初級廚師時將要求,僱主進行本地招聘時間由4星期延長至6星期,以更好證明招聘不到本地勞工。另外,實行更嚴格的人手比例,僱主如果要申請輸入侍應生及初級廚師各1名,就需要已聘用本地全職侍應生及初級廚師各兩名。


目前香港輸入外勞似乎是大勢所趨,不過,有些僱主就尋找法律的灰色地帶,甚至有企業「假招聘本地勞工,實際為引入外勞」、「陰陽合同」、「聘請到外勞就解僱本地員工」的亂象,導致不單本地基層的工作受到影響,甚至外勞的利益都受損。畢竟新政策需要不斷與時並進,制度要靈活不應僵化,有需要檢討時就應該檢討。


另外涉及到勞動人口的,就是人才計劃。李家超指,高才通計劃的申請續簽率達55%,為香港帶來每年約340億港元的經濟貢獻,相當於GDP的約1.2%。不過,不少輿論關注早前發生的「借殼辦學」事件;人口結構改變造成的福利、醫療、教育等問題,人口結構關乎社會未來十年,甚至更長遠的發展,政府可能在這方面需要更著力一點。


全力發展北部都會區


說到未來發展,香港未來最大的發展項目,就肯定是「北部都會區」(北都),這亦是今年施政報告的重點項目,李家超用了一個篇章去說明北都的發展方向。同時回應了社會一個的疑問,就是香港能否同時發展北都及「交椅洲人工島」,早前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填海工程亦未有條件於本屆政府任期內開展,今年的施政報告沒有提到「交椅洲人工島」的發展方向,亦即是說,政府會全力發展北都。


施政報告關於北都的發展,有兩個關鍵詞:簡化行政措施以及拆牆鬆綁,簡單而言就是「快」,這是一個重大的原則,與特首的「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貫徹一致。因為即使是北都或河套區,都是回應現時的創科發展需要,如果現時不加快發展,就難以追上需求,需要避免陷入發展追不上需求的困局。李家超更親自領導「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三大工作小組,分別由財政司司長、政務司司長及財政司副司長擔任組長。


施政報告還有很多關乎民生及經濟的內容,包括放寬專上院校自資收生的限制、推出6項措施豐富置業階梯等等,亦都看得出政府樂於回應社會的輿論訴求,接下來就要看看政府整體的執行能力了。不知道大家又滿不滿意今年的施政報告?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0
好正
0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