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網圖】回歸民族情感 兩岸才能長久
【今日網圖】回歸民族情感 兩岸才能長久

//認同馬英九嘅講法就畀個LIKE!//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今日(9日)展開在北京的第3日行程,登上北京八達嶺長城。他在長城上率領台灣青年學子高唱抗戰歌曲《長城謠》,數度哽咽眼眶泛紅,頻頻拿出手帕拭淚。他昨日(8日)參訪故宮博物院時強調,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任何「去中國化」的行徑都不會成功。唯有回歸民族情感與中華文化,兩岸才能長長久久,這也是台青此行最大的體驗與收獲。


昨日上午,馬英九一行來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盧溝橋。參觀結束後,馬英九發表感言時表示感慨萬千。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國家禦侮戰爭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範圍最廣、犧牲最大的民族戰爭。紀念七七事變,不能只是回顧歷史,最重要的是記取教訓。


七七事變親歷者、今年93歲高齡的鄭福來當日亦來到盧溝橋現場,向馬英九講述當年抗戰的血淚回憶。馬英九表示,很認同鄭福來老先生說的,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必須告訴子孫,我們紀念抗戰,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記取教訓,自立自強,振興中華。他又稱,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身為後輩必須牢記,歷史的錯誤不可再犯,身為炎黃子孫,必須學會和平解決爭端,為人類謀幸福,求和平。


「我今天(8日)帶著來自台灣的青年學子到故宮,心中難掩激動。」馬英九當日下午參訪故宮博物院時說,歷經600年興衰榮辱,故宮始終象徵中華民族,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底蘊及歷朝歷代的萬千氣象,這對年輕朋友也是一場震撼,能感受到歷史場景在身邊流動,留下的是深刻的歷史教訓,激發的是深厚的民族情感。


馬英九表示,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來自北京故宮,5000多年華夏文物的精華在昔日戰亂中南遷,這是歷史的遺緒。他曾促成兩岸故宮博物院互訪,認為兩院交流合作實屬兩岸間的良好典範,「從各自專業專長相互汲取,截長補短,分享經驗,互惠互補,創造雙贏」。


馬英九又提及前日(7日)抵京後參訪國家大劇院的見聞,看到兩岸有話劇、舞蹈、音樂等更多文化交流,深感這是兩岸間共同的語言、情感的共鳴,是任何刻意為之的手段或意識形態所切不斷的。他也勉勵隨行的「大九學堂」同學參訪故宮後,要更深刻了解中華文化的脈絡及歷史變遷承載的意義。眾人遊覽太和殿、九龍壁、頤和軒等處。在太和殿前,馬英九還特意擺出姿勢獨照留影。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為避日寇劫掠,故宮博物院理事會議決定將故宮文物精品南遷。1948年底至1949年初,部分故宮文物被運往台灣,現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兩岸故宮博物院交流由來已久。2009年10月,由故宮博物院和台北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亮相台北,是兩岸故宮博物院藏品相隔六十年再相聚,引起轟動。此後《富春山居圖》等兩岸文物「合璧」「重聚」不斷被促成。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6
好正
4
心心眼
4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