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伴.戲迷(中)
戲伴.戲迷(中)

《偷書賊》的亮點不在偷書不在賊,而在那女主角。

愛讀書的人有個樣,要找一個標致聰明又識做戲的女孩不難,但要找一個書卷氣的漂亮女孩,就有點難度。

我不知這小演員真實年齡是什麼,總之看她由十歲演到廿幾歲,觀眾像真的看她一點一滴長大,好得人驚。十歲的時候像十歲,你不會覺得她是大人扮細路;演到廿歲又是一個廿歲模樣,亭亭玉立,完全沒有小孩扮大人之老積。如果說那是化妝形象出色,不如說這小演員的舉手投足都神乎其技,我覺得她的眼睛很有戲,女兒說她連頭髮都會做戲。

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納粹德國清剿共產黨和猶太人的極權時代,說書人是死神,用掌控生命的死神角度,解讀人類靈魂,用「它」的口,娓娓道來一個感動死神的故事。

「希特勒是誰?那個標誌,好熟面口……」坐在身旁的么女問我。

「點解有嗚嗚聲就要走?」空襲警報與防空洞,都不是這代孩子的知識範圍。「猶太人為什麼要躲?」

「德國軍怎麼認得出誰是猶太人?」「……」

二次大戰、納粹、希特勒……歷史太長篇,看戲途中不便講解,事後補課成了孩子看戲之後七嘴八舌主動爭取的通識教育。

今時今日的孩子衣食無憂,無端白事不會對納粹、德軍、集中營、猶太人、戰亂、飢餓、貧窮有興趣,但一齣好電影,卻能成為一道橋樑,連結了孩子對歷史的好奇、對價值觀的掌握。

《偷書賊》說的是一個小女孩如何藉閱讀的力量,度過人生最艱難黑暗的日子。我沒有像教科書那樣向女兒說明主旨,和「呢個故事教訓我乜乜乜……」的事後解說,我只在散場問了句: 「好看否?」見她們舒一口氣說: 「爆好睇,我一定要帶同學老友睇多次!」然後追你提出一連串歷史問號,我就知道,電影的化學作用,已在她們心底開了花。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4年2月14日

原圖:網絡(電影《偷書賊》劇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