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焦點短打】EP816:多國彰顯人性光輝馳援緬甸 美國 「基本缺席」 更上演「救援鬧劇」?

//這樣的美國未來還有何資格和顏面在國際社會上指手畫腳?//


主持:呂暢能


論盡最新熱話、拆解新聞內幕

約定你,和你不吐不快!


逢星期一至五 6:00PM

⭕《港人講地》直播


一場7.9級大地震,位於中南半島的緬甸一夕之間成為國際焦點。這場大地震的死亡人數已增至逾3500人,聯合國估計受影響人數可能高達300多萬人,讓歷經4年內戰的緬甸雪上加霜。


大地震發生後,多個國家及地區,包括中國內地、香港特區、印度、俄羅斯等,第一時間派遣救援隊與援助物資馳援災區,那麼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又去了哪兒?


美國上演救援「鬧劇」


據外媒報道,在緬甸大地震發生數天後,即「黃金72小時」快將結束之際,美國才從國際開發署(USAID)曼谷辦事處,調派3位非專家小組人員到緬甸評估災情,而不是派出任何救援隊。


諷刺的是,這3名人員都是在特朗普政府之前針對USAID的裁員名單之中。路透社日前引述一名前USAID高層官員指,這3名評估災情人員剛抵達緬甸,就收到特朗普政府的解僱通知,而這項通知將會在數月內生效。


這位前USAID高層官員還透露,這3名人員為了救災,露宿災區街頭,「這個團隊正非常努力地工作,專注於為有需要的人提供人道援助。得知即將被解僱的消息,怎麼能不讓人士氣低落呢?」


另一方面,儘管美國最初承諾向緬甸災區提供200萬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後來再加碼到900萬美元,但美媒引述一些前USAID官員稱,由於特朗普政府已經解散USAID,相等於已經切斷與當地組織的聯繫,分發這些救援物資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困難。


雖然利字當頭的特朗普政府至今並無開口,對馳援緬甸災區明確說「不」,但國務卿魯比奧日前就意有所指地稱,美國須要平衡各種需要,不會再承擔全球大部分人道援助,指其他富裕國家應該分擔責任。魯比奧的這個說法,似乎可以解釋為什麼美國「基本缺席」這場國際救援行動的最前線。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相比之下,中國火速馳援,中方救援隊是國際社會中第一支抵緬的救援隊,中國香港特區政府也第一時間派出51人的救援隊馳援緬甸。連日來,中國救援隊、由中國軍隊參與組派的中國國際救援隊、中國香港特區救援隊、深圳公益救援隊進行聯合救援,至少已救出9名倖存者,同時為災區民眾義診。


援助物資方面,中國承諾向緬甸提供1億元人民幣緊急人道主義地震救災援助。4月5日,中國政府向緬甸提供的第三批緊急人道主義地震救災援助物資,已經抵達仰光。


事實上,除了中國,許多國家在緬甸大地震發生後,持續給予緬甸力所能及的幫助。瑞士外交部4月1日發表聲明說,已向緬甸派遣3名專家和提供1200套衞生用品,並計劃撥款250萬瑞郎(約283萬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


亞洲另一大國印度,其兩艘共載有50噸救災物資的海軍艦艇,已於3月31日晚上起接連抵達緬甸,接下來還會有3艘軍艦陸續前往仰光,預計將把另外逾500噸的援助物資送到當地。


緬甸鄰國孟加拉也主動施予援手,包括派出由55名專家組成的救援與醫療隊,提供總計15噸的藥品及醫療用品、乾糧、飲用水和帳篷等物資。毫無疑問,在這場國際救援行動中,先不說中國、印度、瑞士等全球主要經濟體,就連孟加拉這些「小國」,顯然也比美國貢獻更多,真是莫大諷刺。


一場天災,看盡人性。作為大國,美國為了利益,竟然把國際責任和義務統統拋在腦後。這樣的美國,未來還有何資格和顏面在國際社會上指手畫腳?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2
好正
1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