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龍迎蛇,相信在新的一年,中國的軟實力會得到全世界更多認同。//
主持:周潔莹
論盡最新熱話、拆解新聞內幕
約定你,和你不吐不快!
逢星期一至五 6:00PM
⭕《港人講地》直播
春節,亦即是我們所稱的農曆新年,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目,春節象徵了團結、興旺,一家人一起過年,亦都是寄望新一年有好的開始。而今年的春節對中國人來說,都有特別意義,就是因為春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對於增進海內外中國人的文化認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都具有重要意義。
很多旅居海外的華人過年的時候都很有儀式感,穿喜慶服裝、舞獅、包餃子等。對他們而言,春節不僅是一個節日,更可以維繫家族情感,體現民族情感。食團年飯、拜年、派利是等很多過年習俗,其實折射了我們的思想精神內核,中國人重視家庭倫理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倡導社會和諧,追求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亦會分享喜悅、兼容關愛,跟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中的「共商、共建、共享」精神,共同發展、分享發展成果的價值觀一脈相承。
國家的文化和旅遊部在2022年開始著手推動春節申遺工作。2023年12月,第78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決議,將春節確定為「聯合國假日」。2024年12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九屆常會一致同意將「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春節從成為「聯合國假日」,到申遺成功,足以證明春節文化在全球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亦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向世界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春節被列非遺值得紀念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劉魁立接受央視新聞訪問時表示,春節被列入非遺的意義特別重大,因為所謂的過大年,能夠在世界範圍裡受到尊重和保護。他指,國家主席習近平亦表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樣一個理念,其中就包括人類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問題。所以,春節被承認是彰顯了中華民族民族特點,也是一種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的體現。因此不僅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可以歌頌、可以紀念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
那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呢?與世界遺產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不以物質為核心載體,強調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是被各地人民世代相傳的、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文化實踐、表現形式和知識技能。例如故宮是世界遺產,建造故宮的傳統木結構建築技藝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在春節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之前,端午節和二十四節氣分別在2009年和2016年也被列入此名錄,中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
中國農曆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根據記載,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千多年歷史,最初在虞舜時期興起。在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也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而春節的月份叫元月。
中國軟硬實力獲世界認同
過去的龍年,除了春節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全世界認可,中國無論在軟實力或硬實力,都得到世界認同。軟實力方面,遊戲《黑神話:悟空》成為了2024年的現象級遊戲,更加在遊戲大獎(TGA)獲得「最佳動作遊戲」和「玩家之聲」兩個獎項。
而另一個就是硬實力,國產AI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就在蛇年來臨之前,發布最新版本,震撼了美國矽谷。有報道指,DeepSeek只需要用ChatGPT大約二十分之一的成本,就可以做到類似的效果,DeepSeek可以說是用全新的邏輯,開創了一條人工智能的新道路。
目前,全球已有近20個國家將春節定為法定節假日。送龍迎蛇,相信在新的一年,中國的硬實力仍然會不斷提升,軟實力也會得到全世界更多認同。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