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未必笑到最後
開心未必笑到最後

本文作者:梁永樂/報章前教育新聞組長

撰寫升學選校的專欄,終極目標是希望家長選擇合適的學校,何謂合適?

家長因應孩子的情况自行決定。教育局推出教學語言微調,不達標的英中毋須落車,等同是「劫貧濟富」,英中繼續享尊貴地位高人一等,入學人口下降供求關係,由「學校揀人」轉為「人揀學校」,學生入讀英中機會大增,家長理應來不及開心,但有否想過,英中一定合適你的孩子嗎?

一刀切劃分為禍學生至今

白頭宮女話當年, 採訪第一批中中、英中分流的學生升讀高中,那批中中生因「入不到英中」心生不忿、遺憾、怨恨、自卑,當中他們以自覺低人一等的感覺最難受,中中生訴說上學時見到穿英中校服的學生,恨不得掉頭走、頭耷耷,那是初中生又羨又妒的心理,沒有對錯,純粹是他們的感受。當年訪問校長、老師及學生一致認為,入不到英中會成為學生一生難以磨滅的陰影。再說,即使母語教學推行後,英語會考(當年)水平下跌,數據也是清楚說明,那批中中學生對英語的自信心之低落,實不為外人道。我始終認為,當年拍板一刀切劃分英中、中中的決策人,難逃為禍教育界、賊乎人之子的責任,對學校、學生的傷害至今仍未見結束。

當年全港僅110多間英中,學生有幸入讀已等同跑贏大市、光宗耀祖,反之亦然。

上任教育局長孫公上場,政治考慮教育問題,微調教學語言,英中不用落車,中中可自主採用部分英語教學,政策目標「拆彈、息事寧人」,至於什麼學理、學術研究可暫且擱下,孫公是官場老手,處理游刃有餘。

維持教學語言微調是「專業」?

現任局長則「型到爆」,敢稱維持中學教學語言微調措施不變是「專業決定」,並得到「學校支持」……難得局長臉皮夠厚, 「學校支持」嗎?只要局長夠膽參與中中聯會的會議,仍能夠不收回「學校支持」這番說話,我個人會支持他更上一層參選特首。至於「專業決定」就更加不知局長何來「專業」?

有何大學研究、有何公信力機構的調查支持,可否與公眾分享一下呢?

錯配入英中學習難建自信

身為家長,理解追捧英中的心態,英中數目不減的消息令家長興奮一時,不過,始終要提醒家長,必須要評估孩子的能力, 「勉強真的沒幸福」,並非每間英中都有辦法照顧學生差異,扶助英語弱勢學生。

微調之下,更多能力不及的學生錯配入英中,令更多家長開心,但結果有多少「勉強英中生」上堂白日夢、落堂串生字、回家查字典……成績又怎會跟得上,學習又怎會有興趣,更遑論建立自信心,又或者家長心目中的想法是「寧在英中包尾,不要中中考第一」,那就無話可說了。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5年7月21日

原圖:bastillepost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