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發展生命健康科技產業大有可為
香港發展生命健康科技產業大有可為

近年,全球人口步入老齡化階段,慢性病頻生,醫療開支激增,大家都重視保健,在此背景下,生命健康產業備受各地政府、大學、研究機構、企業和資本巿廣埸關注。港的醫療衞生開支從1991至2020年的三十年間,平均以5.6% 年率增長,增幅高於同期GDP的增長率,醫療服務及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香港政府已表明要發展生命健康產業,而香港在發展生命健康科技領域已晉身亞洲第一。


有關數據顯示,全球2020年生命健康產業集資額達709億美元。香港是全球第二的生物科技融資中心,僅次於美國,更是許多醫療健康企業上市的首選市場。香港擁有國家藥品監督局𠄘認的臨床試驗基地,目前有16所 InnoHK聯合研發中心和10所與生命健康相關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今年《財政預算案》中預留100億元發展生命健康科技,包括在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設立「InnoLife Hub生命健康創科科研中心」,供平台旗下16旗下26周生命健康實驗室及8間相關國家實驗室進駐。預算案又提出,以50億元成立「策略性創科基金」,並𨘋請科技園和數碼港對香港具戰略價值的科技企業及可豐富創科生態講述投資體會。在創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多項促進科技發展措施,致力打造一個醫療健康及生物科技生態圈,並在落馬洲河套港深創科園提供創科土地及空間,以吸引生命健康科技等產業的優秀企業和人才落戶,目標是在未來5年吸引不少於100間具潛力或代表性的創科企業,在港設立或拓展業務,當中包括20間龍頭企業,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當中包括至少20間龍頭創新企業,希望為香港帶來過百億元投資,創造數以千計就業職位。


健康科技產業上下游均具優勢


香港在發展生命健康科技領域上,不論在上游或下游,均擁有不少優勢。在上游方面,香港擁有國際級生物科學專家,除了兩所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外,在科學園內從事生物醫學科技的企業,以及培育公司總數已超過160間,園內亦匯聚多家世界一流的生物醫藥研究公司,由實驗階段至高品階段的轉化,凸顯了香港作為戰略性生物醫藥的獨特地位。


在下游方面,有研究指出,全球醫療儀器市場規模由2021年4,000億美元,增長至8,000億美元,複合增長幅度約為5.5%。在2021年,香港的醫療器材總出口增至4.4%外,對東盟和印度和印度的出口亦顯著增長47.1%及108.8%。隨着東盟地區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改善,會健康日益關注,對數碼醫療產品及服務有增無減。


在融資方面,港交所在2018年進行上市條例改革,開始容許未有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以及擁有不同架構的新經濟公司於香港上市集資,不單有利生物科技公司頂尖中心的地位。2021年共有34家醫療健康企業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其中包括20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3家互可聯網醫療企業,共募資578億港元。


港首發生命健康產業研究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與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上月公佈《香港生命健康發展研究》。研究科技是香港最具潛力實現再工業化的三大行業之一(其他為食品科技及綠色科技)。生產力局去年就生命健康產業作深入研究,訪問了香港及大灣區共330家企業,並獲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聯合發表報告。報告顯示,有48%受訪香港訪者企業有意在港投資,當中有意投資研發佔84%,另外有37% 其他大灣區企業有意在港投資。其他大灣區企業在港投資五大考慮因素中,-致看好香港其中四項表現,依次序分別為營商環境,拓展海外巿場的便利性、政府支援及行業相關優惠政策、本地臨床數據其他獲其他國家認可,對海外企業有影響力。


研究提出四項建議,包括建議香港集中發展醫療和診斷設備、中藥及保健食品三大具優勢產業,以及培育 Bio+多元人才等。


香港發展生命健康科技的有利條件及機遇


現時香港生命健康企業科研投入比例高、從事生產比例高、產值高、員工人數不多、用地不多,對香港這樣一樣人口不多,可用土地不多,而擁有多家世界級大學及研究機構的城市來說,是值得大力推動的高增值產業,特別可聚焦於醫療和診斷設備、中藥和保健食品這三大香港具優具優勢的領域。


香港作為生命健康創新研發樞紐,擁有2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及全球領先的聯合研發中心,臨床試驗數據同時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和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等監管機構認可作藥物註冊用途。基於此,香港在科研要求高的生命健康產業的領域,享有明顯優勢。


香港在中藥國際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區政府認真執行中藥註冊及監管制度,令生產及品質管理上有所保證,與國際生產管理及監管制度接軌,予消費者信心保證。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為香港的醫療健康產業帶來不少機遇,大灣區內9個內地城市的指定醫療機構,經廣東省藥品局審批後,獲准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物及香港公立醫院使用的醫療儀器。


香港的例子


科能是將高科技用於醫療產業的著名例子,它是香港首家將金屬三維打印機應用於醫療的廠商。科能他們以醫生與生物工程師的合作為基礎,致力於提供高精準度、個人化的手術植入物、導板及工具,以配合不同患者的身體結構及醫生的手術要求。科能計劃透過先進製造技術朝兩個方向發展:「智慧醫療及人工智能」及「再生醫療」。由於人體修複不只是更換骨頭便能完成,科能希望末來能能引入細胞打印技術、再生醫療技術及各種醫療科技技術,例如人工智能輔助設計3D打印植入器、骨板藥物置放等。科能為鼓勵更多年青人入行,我們將與本地院校聯絡,為中學生舉辦參觀、工作坊及講座等,為他們擴闊眼界,瞭解最新醫療科技。


2019年,香港中文大學及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倫敦帝國學院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作,在其科學院成立醫療機械人創新中心,旨在發展及有效及可廣泛應用的機械人科技,重塑多個醫科未來在診斷和治療技術方面的發展。中心的研發發實驗室已於2021年4月啟用。


制約因素


缺乏多元人才是業界將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最大挑戰,企業未來除了需要生命科技人才之外,亦需要跨學科的多元人才。


上述報告提及受訪者未來一年最需要的五類人才依次為市場學、資訊科技/統計學/數據分析、產品檢測及認證、企業管理、製造/工業工程;當中最需要製造/工業工程人才;當中需要製造/工業工程人才的超過60%認為本地供應不足,受訪的其他大灣區企業表示末來一年最需要的人才依次為市場學、製造/工業工程、企業管理、產品檢測及認證、資訊/統計學/數據分析。


建議


(1)現時大灣區粵港澳三地存在着制度上差異,香港如能加大和內地制度互通,有助將科研成果商品化,更可強化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優勢互補。


(2)香港與內地結合為策略性夥伴,利用香港優勢,以品牌為生產中藥導向,先守住內地巿場的內循環作為橋頭堡,以地理相近東盟市場為切入點,為開拓歐美市場提供基礎。


(3)香港已融入內地的經濟發展大局,可加強和內地的制度及系統互聯互通,包括藥物、醫療器材、專利、臨床數據互認,以及科研様本、實驗試劑等進出。


小結


生命健康產業是一片末開發的藍海,在香港未來的產業佔重要位置。香港具備發展生命健康產業的種種有利條件。筆者期待在特區政府、大學、科研機構及業界共同努力下,香港將會有更多成功的生命健康科技公司,而通過與大灣區各市的融合及互相扶持,生命健康科技得以成為香港前景燦爛的重要支柱產業。


參考:

1. 張妙清 鄭宏泰 《拚灣區 :新時代、新產業、新生活 》中華書局 2021年5出版


原圖:香港科技園公司網頁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88
好正
1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