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建人工島要檢視成本效益和能力
填海建人工島要檢視成本效益和能力

政府去年底就交椅洲人工島項目公佈初步建議,預計年內會啟動環評程序,目標在2025年年底啟動填海工程,若一切順利,首批建成的住宅發展最早可於2033年供居民入住。「明日大嶼」是上屆政府提出的大型規劃,著眼香港長遠發展,但好的出發點並不一定正確的。如此跨越逾廿年的重大規劃,不斷檢討及修改完善,理所當然。例如用好北大嶼山的土地是否比填海造地更有效益?香港的基建工程能力能否同時負荷「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兩大項目?這些都應該以開放的心態去研究及討論。


任何項目都需要檢討經濟效益,實現最優化。政府預計,交椅洲人工島總工程造價約5800億元,較2018年預計的5000億元增加16%;賣地收益則由2019年估計約9740至11430億元,下調至約7500億元。一加一減之下,成本和收益的差距只有1700億,稍有差池就會成為虧本生意。


「明日大嶼」的規劃不只是興建一個人工島,並要為島內外做大量交通接駁,大橋鐵路每項都價值不菲,相比之下,「北部都會區」一些發展其實已進行中,規劃基本上是為新界廣泛地區增值,並融會兼優化現有交通網絡。不要忘記,香港同時還有其他大型工程進行,政府是否有必要、有能力同一時間展開這麼多基建項目呢?這背後確有疑問。


1. 按照過往經驗,這些長期項目多數會超支,一旦「洗濕個頭」,後續的撥款很難不追加。交椅洲人工島項目的工程將由2025年年底起跨越20年或以上,假設工程量平均分佈,項目的每年平均開支約300億元。本港受疫情影響已經錄得過千億財政赤字,財政儲備大不如前,同一時間開展兩項數千億元的大型基建,面臨的財政壓力一定很大。


2. 本港建造業長期面臨人手青黃不接的困難,近年更面對人才流失,建造業尤甚,特別是中層管理人員十分短缺,這會為兩項大型工程的展開帶來現實困難。


過去3年,香港持續錄得人口減少,而且幅度越來越大。去年總人口為 729 萬人,比前年少 1.6%。政府要正視社會發展的最新情況,審視大規模填海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近日不少人都提出「用地好過填海造地」,即就是開發現有的土地比填海造地所造成的環境和工程代價更低、成本效益更高。社會應該展開討論,與其冒著財務風險同步展開兩個超大型項目,是否應該一步一步來,先做好成本效益較穩妥的北部都會區?政府要拿出數據說服社會,為何非填海不可。


這些討論的目的是為香港找出一條更好的路。在本月稍後出台的財政預算案,希望政府懂得在有限的資源下,做最合公眾符效益的事。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2
好正
0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