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文章】如何改善基層醫療
【獨家文章】如何改善基層醫療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早前公布的「基層醫療藍圖」指出本港多年來偏重治療而少注意預防。他認為宜矯正偏重治療的傳統,多一點投放資源於預防可得一石二鳥之效:既可以省錢,原因是治療比預防更花錢,又可以大大改善市民的生活質素。 


筆者認同寵茂教授的觀點。敝著Health Policy and the Public Interest(Routledge出版)提出健康可分功能健康(functional health)和儲量健康(stock of health)之分。很多人生活方式不健康,如吸煙、缺乏運動,和暴飲暴食等,等同長期損害儲量健康,卻因為暫時儲量健康的損耗仍未影響到功能健康沒有覺察。可惜當發現身體功能已今不如昔的時候,往往已追悔莫及。儲量健康若損耗了往往要長期服藥減慢身體狀況下滑的速度,所以預防的確勝於治療。 


所謂「基層醫療」,英文叫Primary Care,其實是指最基本、最關鍵的,包含預防和治療早期的或病情在較輕階段時的病。理想的基層醫療會由一位家庭醫生長期為同一家庭的成員或個人提供一籃子的醫療服務,包括在有需要的時候代為轉介給專科醫生或醫院跟進。這樣做的一個優點是醫生會因熟悉病人的病史和需要,提供最適切的服務;而病人熟悉了醫生後,也較可能更信任醫生。 


盧寵茂教授稱政府會在短期內推出一個「慢性病共同治理計劃」,資助風險篩查及慢性病管理,其中特別針對糖尿病和高血壓等常見慢性病,冀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目標,減少併發症。盧教授政府打算和私家醫生合作,資助一半的醫療費。 


有人會問私家醫生收費參差很大,不知如何可以公平有效率地資助,又擔心市民未必負擔得起自己須承擔的部分。有人也會擔心政府的資助會不會變成醫生的額外收入,而市民所須繳付的仍是很高? 


筆者建議政府為每類醫療服務定下標準收費,醫生要在診所和政府提供的網頁清楚列明額外的收費。如有更改亦須在落實前一星期發出通知。 


筆者建議政府為每一名市民為「合資格的醫療費用」記帳,如在一年內累積至某水平(譬如一萬元),同年的超過該水平的合資格的醫療費用由政府包底代為繳付。如此,市民的醫療開支就有一個上限。 


如某醫生收費較高,市民一目了然,醫生的額外收費不會再受政府資助。市民在公營醫療所繳的合資格醫療費用也可累積至「自費上限」,超逾上限的由政府承擔。 


低收入和領取綜援人士的「自費上限」可以適量減低。筆者認為:為了提高資源使用的效率,寧可提高綜援人士的援助金,也不應完全豁免收費。 


筆者也建議基層醫療應包括基本的牙醫服務,如洗牙、補牙、和脫牙等。現時公營醫療除學童可享牙科服務外,差不多沒有牙醫服務。這是非常不合理的。要知道:現時很多老人家飽受牙痛和沒有牙齒咀嚼食物,生活很不好過。希望政府趁改革基層醫療的機會,一併引入公營牙科服務。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7
好正
0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