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教育須要盡快上馬
國民教育須要盡快上馬

本文作者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潘偉傑 


香港回歸祖國前夕,有學者評論當時港人為「沒有根的人」,既沒有本土的根,亦沒有祖國的根。起初,筆者認為廿多年前的評論,言過其實。不過,香港自回歸以來,經歷多場社會運動,漸漸見到新生代只有本土的根,而沒有祖國的根。筆者近日察覺身邊的社會事物,發現80後、90後及00後的愛國意識嚴重不足,建議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首份施政報告上,須要加強國民教育,讓新生代加深認識國家的情況和發展。


英伊利沙伯二世日前離世,有過千位的年青港人去到英國駐港領事館獻花。獻花行為不是過錯,但最錯的就是雙膝跪地,抱頭大哭,似痛失至愛一樣。他們有沒有想過英女皇曾經默認在全球發動多場武力鎮壓的殺人兇手。英國在百多年前對中國發動多場戰爭,目的不是英人口中的改善中國人的生活,而是掠奪中國資源。為何香港人仍視她為至親一樣看待,這種認賊作父的行為,實為歷史觀嚴重不足所導致的!


再者,政府剛放寬入境檢疫限制,很多香港人即時上網辦理旅行手續。記者曾採訪一位20多歲的女士,她說很久沒有返家鄉了,記者追問她的家鄉在哪裡,她面不改容地答了日本!為何要將一個入侵我國,殘殺幾千萬同胞的日本視為「家鄉」,她在讀書時期是否沒有接觸日本侵華,十四年抗戰的歷史,為何還認殺父仇人為親人?又再次反映她的國家歷史觀嚴重貧乏,導致她的良知是否存在?


鏡頭一轉,去年河南水災和今年四川地震,身在內地的香港學生,得到愛國團體號召,即時伸出援手,有的透過網絡上呼籲籌募費用,購買緊急物資;有的發動內地讀書的港青一同參與義工行動,搬運物資送往災區。大家秉持「一方有難,百方支援」精神,挺身而出,盡快拯救水深火熱的同胞。


透過以上三件實例,有正有反,反映本地港青與內地港青相比,國民意識明顯嚴重薄弱,有必要盡快在整體教育體制上,加上國民教育元素,全面提升國民教育水平,加強本地年青一代對國家的認同感。


假若,特區政府仍用舊思維模式,只在舉辦內地體驗團方面加大力度,根本起不到成效。筆者認為,預期內地體驗團成效不彰,疫情亦窒礙交流團的發展,為何不投放資源在改革現時教育政策上,加強學生對中國歷史的認識,有助增強國家的認同感。作為國民教育之本的中國歷史科目,兩者是環環相扣。中國歷史課程在未來中、小學的教育課程中,須要扮演重要角色。


諷刺的是,港英政府在回歸前已將港人「去中國化」,刻意貶低中國歷史存在價值,鼓吹實用性和功利為先觀念,年青一代在高中時都以未來職業發展來選修科目。中史科往往被外間誤導是著重背誦,缺乏實用性。在這種氛圍下,選修中史科的學生數目越來越少。2011年的「反國教運動」,社會上出現盲目反對祖國氣氛,令到青年對祖國歷史反感,中史科乏人問津。考評局提供會考報考中史科人數,由1999年的25,811人,下降至2010年的23,187人,減幅百分之十。推行新高中課程後,中史科發展情況更加慘不忍睹,2012年報考人數有8,288人,十年後的今天只有6,098人。


中國歷史與國民教育關係密切,年青一代認識祖國歷史,對祖國的向心力就自然增強。相反,現時中史科淪為次等科目,民族認同感因而薄弱。有民間研究機構自回歸後,一直進行港人身份認同調查,發現18至29歲的年齡層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和「香港的中國人」,平均只有百分之五。相反,對於自己是「香港人」,平均有百分之七十。


有見及此,政府必須要痛定思痛,除做好現時實施中的國民教育工作外,亦要在香港全面推動中國歷史發展。由日常生活做起,每日學校早會進行升掛國旗和奏唱國歌的儀式,讓小朋友從小尊重國家,不可做出侮辱國家行為。小學課程中亦可加入更多不同歷史人物的教材,增加小朋友對歷史的興趣。


中學教育課程內容上須重大調整,將中史科設為初中、高中必修科目。初中課程著重認識中國歷朝發展,讓學生有初步歷史概念。至於高中課程則著重政治制度、經濟發展、哲學思想等認識,從而提高青年對國家有更深入的認識。假若老師擔心會觸犯國安法,筆者建議教育局撰寫課程大綱時,可將中國近代史,以中國改革開放為止。教育局可為老師提供教學材料,避免他們誤用敏感教材。中史科在中學文憑考試內容亦需調整,由以往論文形式作答改為選擇題,加強學生了解和認識中國,而不是背誦內容來考取高分。考試不設任何評級,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來區分。中史科合格成績成為進入本地大學的參考指標。


人大常委范徐麗泰在六年前接受專訪時提到,假若香港「去中國化」,年輕人就不知國家歷史、文化和傳統,最終變成為「無根一代」。筆者不禁嘆息,她的預測已經出現。政府不能再坐以待斃,須要加大力度推行國民教育,鞏固香港年輕人民族情感,增強國家意識,承擔振興國家民族使命。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6
好正
0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