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心地位降 吸引人才須優化
金融中心地位降 吸引人才須優化

近日,財政司司長在網誌上撰文為香港的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下降辯護,從經濟金融等角度審視了當前香港面對的困境,以及未來的潛在挑戰與機遇,認為香港不但未失優勢,更是充滿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的確,司長所言不虛,但當中仍有許多須改善的地方,香港若要重登國際金融中心頭三甲,則不但要留住人才,更要吸引人才來港,尤其不可落後於主要競爭對手的新加坡。


由英國智庫Z/Yen與中國發展研究院編製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每半年發表一次,上月公布了最新排名,香港由全球第三降至第四,新加坡則由第六跳上第三。不過,我們若拉長時間來看,其實香港過去大多雄踞三甲,但也曾被新加坡及上海超越,因此今次排名下跌也毋須大驚小怪,且從細分數據看,除了紐約和倫敦,其後各城市之間往往是一分差距,排名經常上下變動不足為奇,倘若因此斷定香港已失去國際金融中心位置,似乎是有欠說服力,也過於悲觀。只是,當前香港的確面對諸多困境,其中人才流失,金融機構招聘難便是較凸顯的危機風險之一。


客觀地看,基於香港與新加坡在防疫取態上的差異,香港相對嚴謹的入境限制措施無疑妨礙了國際機構人員的流動,為其業務帶來不便,也經常遭外資及許多專業團體詬病,而第五波疫情更是激化了防疫鬆緊取向的矛盾。或者,外資機構也從實際行動上表達了不滿,包括多家具代表性的投資銀行將香港部門撤至新加坡,而選擇往新加坡新設地區總部或是富豪家族辦公室的也趨增,尤其是財資管理業務方面。須知這是香港引以為傲的強項優勢,如今在此消彼長下,也確是須提高警惕應對的。幸好,香港在放寬入境措施下,疫情似乎仍是向好的方面發展,雖不至於可以即時扭轉形勢,吸引已離巢的外資回歸,但起碼可緩和相關劣勢。


顯然,香港出現「人才荒」已非表面的短暫現象,更多的是結構性的長遠政策問題,疫情只是誘發並加速了問題的顯著性。據統計處數據,今年首季本港從事金融及保險人數按年減少七千人,資訊科技方面亦下降近三千人。相反,新加坡同期卻分別增加了四千及三千七人,雖然星港相關就業人數增減沒有必然關係,卻也反映出星港形勢上的背馳。況且,就連香港的金融監管機構亦出現人才嚴重流失,保監局、證監會及金管局人才去年就分別流失了16%、12%及7%。而在填補空缺方面亦出現困難情況,部分高管及關鍵職位甚至懸空了一至兩年,反映出本港「人才荒」已涉及多層次的普遍性,甚至浮現青黃不接的斷層危機。


金融業作為香港經濟的根基命脈,致力開拓創科產業也成為香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亮點,惟靠的是留住人才並加大力度與其他城市爭奪人才。過往,香港雖已推出多項吸引優才計劃,但觀乎近年狀況,其成效似乎不佳,無論是國際或是大部分內地優才,最終願意留港長居工作的還是少數,這除了涉及工作環境及聘用條件外,高昂的生活成本尤其是住屋問題始終是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檢討得失從而知所改進,政府就可對症下藥,也寄盼下周的《施政報告》能提供答案。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9
好正
5
心心眼
1
好好笑
1
令人傷心
1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