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專屬於「中國香港」的文化軟實力
重建專屬於「中國香港」的文化軟實力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九龍東區各界聯會常務副會長楊莉珊


「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文化藝術交流要建立在把握香港及中國文化的基礎上,對等交流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尤其是香港文化大師行跡與作品的展出,更具有價值。


香港數得上文化大師的,當以國學大師饒宗頤、武俠小說泰斗查良鏞和嚴肅文學巨匠劉以鬯為代表,但 2018 年三位文化巨星隕落逝,難免予人大師遠去的惘然之感。


在 1949 年,一批學人懷著「花落而春意亡矣」的心情離開大陸,南走香港,在「近百年來既屬中國而又不算中國的土地」上興學育才,弘揚中國文化,實現「在南國傳播中國文化之一脈」、延續中華文化於海外的志業宏願。在這一批南來學人中,錢穆、唐君毅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們懷著為中國文化延續命脈的精神,在香港創辦了新亞書院,在香江樹起了一座弘揚中國文化的長城。在錢穆、唐君毅等新亞創辦人及其同道的學術和精神感召下,培育的一批流亡和本地青年,薪火相傳,對香港人文教育和儒學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20 世紀三四十年代,嶺南畫派傳入香港,歷經第二代和第三代傳承人的辛勤耕耘,嶺南畫派已成為香港家喻戶曉的藝術品牌,並影響到臺灣、東南亞和北美等地。其中,胡宇基、黎明、伍月柳、何百里、林湖奎、盧清遠、何洵瑤、司徒乃鐘等,作品兼具古意今情,境界超然、風格突出,踐行了嶺南畫派的主張。


香港電影,始於 20 世紀初期,是華語電影的先驅者,全盛時期年產量超過三百部,為香港贏得「東方荷裡活」的美譽。此外,香港電影金像獎為香港電影業的一大盛事。香港最具實力的十位電影明星有張國榮,梁家輝,梁朝偉,成龍,周星馳,劉德華,周潤發,李小龍,李連傑,古天樂。


香港中西文化相容並蓄,畫意攝影家既受西方攝影風格的影響,追求在攝影中表現繪畫的意境,亦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從而建立了獨特的攝影風格。其中活躍至今的中堅份子當數陳復禮(1916 年 6月 21 日-2018 年 9 月 11 日)、簡慶福(1921-)及黃貴權(1932-)。上一代的攝影作品影響著現今一代,他們的作品定義了本地新一代的文化面貌,以藝術感極濃的構圖塑造了一種引人入勝的照片。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是粵劇發展的另一高峰期。源於中國大陸的政治體制轉變,香港與中國大陸的粵劇自此各自形成本身的風格。這時候,粵劇在香港不僅繼續有大量符合商業市場的作品出現,還有不少創作和表演嘗試探索傳統。另一方面,香港粵劇電影和唱片廣泛流傳,並轉化為香港本土文化的重要印記,一直影響後來的粵劇發展。


香港文化藝術的代表人物,或仙逝或烈士暮年。不少人擔心,香港早已被標籤為「文化沙漠」,究竟應該如何突破困局,才能重建專屬於「中國香港」的文化軟實力,令香港真正融通中外,成就「中外文化藝術交流」?


重建專屬於「中國香港」的文化軟實力,一是要克服盲目追逐西方潮流,並且在意識形態偏見之下,慢慢失卻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導致本應薈萃中西文明的香港特色漸漸走樣變形;二是要重視「文化治理」的公共屬性和塑造社會價值的重大意義,不能放任商業競爭模式主導走向,令文化藝術變成上等階層才能享有的奢侈商品;三是要避免曲解「文化發展」之意,不能將其簡化成為「舉辦活動」,看不到透過深刻的文藝教育以提升香港整體文化質素的重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安全關乎國家穩定、民族團結、精神傳承,是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主權是經濟全球化時代國際關係中出現的新問題,文化主權與一個國家的政治主權密不可分,捍衛文化主權不僅關係到國家的獨立性,而且關係到一個民族的政治主權和獨立地位。可以預見,非西方文明國家的復興,文化主權和文化霸權的鬥爭將成新一輪主權鬥爭的主要根源,並爲逐漸上升國家主權鬥爭的新焦點。香港的當務之急,應盡快針對文化領域正本清源。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4
好正
0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