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績效指標」充份利用在地區管治上
如何將「績效指標」充份利用在地區管治上

本文作者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成員林偉文


第六屆政府即將就任,候任特首李家超在4月下旬時所提出的參選政綱中,將在公務員團隊中引入商業企業管治模式的「績效指標」(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作為日後施政須以結果導向(result-oriented) ,能夠可以計算政策的推行進程,容易掌握政情的發展。與此同時,李家超亦希望有意改善以往留於「走程序」和「理順關係」的情況,加快發展步伐,讓政府所推行的政策措施更快和更容易配合社會發展。


李家超特首打算在決策局的層面上,推行「績效指標」理念,加快處理趕急的政策議題,包括勞工、覓地建屋等,期望將政府過去十多年的「議而不決,決而不行」陋習,徹底革除。筆者完全支持特首的決定,加入「績效指標」有助政府官以「目標」為本,朝著「目標」發展,以不是因「走程序」而耽誤時間,令到政策由急趕而變成「趕不上」,再由「趕不上」而變為「大落後」。香港很多創新科技的發展就是因這種理由,香港原本在大灣區扮演著「龍頭」角色,變成為「龍腹」,甚至「龍尾」,往往跟不上深圳、廣州的步伐。


不過,除了決策層面外,地方管治亦須要引入「績效指標」制度,「幫助」地方官員盡快處理民生事務。筆者建議候任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長麥美娟,運用「績效指標」在處理政務工作,改善現時地方官員遇到施政難題時,就將它視為「足球」一樣,走踢右踢,不但問題解決不到,反而造成市民對地方政府的反感。


「民生無小事」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若果地區事務問題能夠盡快解決,市民對特區政府的向心力就自然大增。因此,過去的「走程序」和「找權責」的陋習必須要革除。筆者建議,地方政府如要改善施政,有必要在全港十八區設立多個「一站式」的服務中心,每間服務中心就好像現時政府熱線1823相若,有專人聆聽市民的訴求,服務中心將所接到的意見、投訴,再要多個部門一同進行跟進、處理。最重要的是,服務中心接到個案的時候,不是讓個案處於無止境的「跟進」狀態,須要設下一個期限,確保地方官員能夠以合理時間來解決問題。


筆者在地區工作多年,遇到很多大大小小民生事情,如街道上有大型建築廢料擺放,妨礙居民出入。筆者即時向不同部門進行投訴、反映意見,部門官員只顧將問題推卸給其他部門,而不是認真地接下個案再作跟進。整件事一直擾攘個多星期亦未解決,最後由筆者自行與義工合力清理。以上的個案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如果每個部門都要完成「走程序」和「理順關係」才能解決,筆者相信最終由小問題,演變成民生重大議題,好像舊區的鼠患問題,如果在出現老鼠蹤跡的時候,就即時幾個政府部門合力滅鼠,就不會出現鼠踨處處,明目張膽地騷擾居民的生活。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提出:「生存是享有一切人權的基礎,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誰來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的權利,就是政府的責任,政府經常以「不關我事」的態度來面對民生問題,特區政府最終要為地方管治的失效而付上責任。


原圖:港人講地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3
好正
1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

  • +85298****49
    +85298****49
    1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