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重建須着重「兩制」銜接
疫後重建須着重「兩制」銜接

過往連續三年的全國兩會,香港都不必要地成為焦點,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筆者親身參與,感受良多。2020年,香港因之前反修例社會暴亂,中央迅速制定《港區國安法》平亂;2021年,全國人大為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立法,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2022年,突如其來由Omicron引發的第五波疫情,香港抗疫戰線幾乎全面崩潰,爆疫兩個多月,超過百萬人染疫,約六千人疫歿,成為全國確診個案、死亡個案最多的地方,引起國家最高領導人多番表達關注。

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月15日專門就國家支援香港抗疫工作發出重要指示,並委託韓正副總理南下深圳,向行政長官轉達對香港疫情的「高度關注」和對市民的親切關懷,並向香港提供所有一切必需抗疫醫療物資、醫療人員等。當日,衞生署公布過去24小時新增陽性檢測個案(包括確診、無症狀感染、未經局方核實程序的陽性檢測個案)已超過4000宗,累計個案超過30000宗,之後疫情極速惡化,加上政府防控工作種種缺失,以致疫倩全面失控。

兩會期間,韓正副總理在3月6日和3月7日分別接見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及全國人大代表,均花上較大篇幅論及香港疫情問題,轉達習主席對香港疫情失控的高度關注、責成港府肩負抗疫「主體責任」、強調中央援港抗疫「有求必應」,對特區政府所提支援要求「照單全收」。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於深圳、北京多次主持「支援香港抗疫工作協調會」,親自研判本港疫情,協調大量內地人力、物力、資源與港府人員對接,確保高效支援香港抗疫。

最高指示 回歸首次

這大概是回歸以來第一次出現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密集式就香港具體事務作出指示和表態,以及實際動員內地力量資源參與具體涉港工作。當然,香港現時疫情嚴峻是「非常時期」,一方面,香港是自武漢之後第二個出現真正意義上「大爆發」的中國城市;另一方面,病毒更有機會蔓延至內地省市,使香港成為國家「動態清零」防疫政策的缺口。

但國家最高領導在香港抗疫工作上的表態和參與並不可以簡單視為「特事特辦」,當中更牽涉到香港特區在「一國兩制」之下的管治問題。而回顧第五波疫情以及兩個多月來的抗疫工作,市民明顯看到港府在社會治理(而不僅僅是公共衞生領域)不同環節均出現嚴重缺失。

例如,直接導致第五波疫情的機組人員「客機去、貨機返」的豁免檢疫漏洞;政務司司長(2月12日)和行政長官(2月13日)就五個與內地對接的工作小組負責官員人選及工作分配前後不一;安老院全面爆發疫情導致大量確診、死亡個案集中在院友群體;確診、檢疫、隔離、物流安排欠佳導致大量確診及病患者滯留家中,但缺乏支援;有不能自理病患長者寒夜露宿醫院外;醫療廢物堆積如山未清,有播疫隱患;私營醫院拒收病患者,甚至臨時大幅加價;病人床邊四周滿布病歿者屍體的恐怖情況,等等。香港衞生當局的表現固然十分不理想,但明顯不單止是食衞局、衞生署、醫管局三方的問題,而是特區主政者領導能力、治理能力及管治體系的更根本性問題。

李克強總理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落實中央對特區的全面管治權」。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指出,中央日後或更多要求特區政府問責,以確保香港步調與中央一致,而未來香港特區的「高度自治」需要與中央的「全面管治權」有機結合,才能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強化治理 靈活走位

中央最高領導層各官員相繼表態,顯然對特區政府的抗疫缺失甚為不滿,甚至延伸到香港整體社會管治的問題,包括特區政府主政者的領導能力、治理能力、管治體制,以及特區能否在需要時有效對接內地制度的問題。香港除了要強化內部治理能力,破除社會深層次矛盾的痼疾之外,也要思考香港一制與內地一制保持不同之餘,如何取長補短、靈活「走位」,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真正發揮「一國兩制」給予香港的優勢。

香港疫情失控,突顯港府主政者之領導能力、治理能力及管治體制的短板,讓公眾「一覽無遺」。反觀一河之隔的深圳則能夠在短時間內做到全民檢測、迅速控制疫情,特首林鄭月娥說香港「不能與內地比較」,既有推諉為香港體制與內地不同是抗疫缺失的原因,也是承認香港抗疫成效不如內地的事實。

夏寶龍於北京兩會期間會見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引用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所說「一國兩制50年不變,50年後亦無必要變」的論述,強調香港生活方式、普通法法律等社會制度不會改變,但「兩制」不同的「不變」,絕不是以此區隔香港與國家。正因為有這次疫情的慘痛教訓,特區政府應深刻反思自身能力及制度的不足,同時應面向內地體制「擇其善者而從之」,以這樣的心態把改革提上社會議程,邁向良政善治。筆者以下舉一些例子,與讀者交流。

第一,香港醫療體系應靈活與內地體系對接,取長補短,集各家之大成,是香港醫療制度及病患者的長遠福祉所在。內地的醫護體系內容包括中、西醫兩大體系,相對於香港一直沿用的單一西方醫療系統有頗大區別。客觀來說,內地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能力是世界第一,成效亦是全球之首,所以我們不但不應排斥內地的一套,更應該主動與他們的制度對接,向其學習。

香港應參考內地醫護人員的教育內容、培訓、考核、用藥標準、病癒治理方法、科研成果、相關法律法規等,並以開放的態度對接香港與內地的制度。就如同港珠澳大橋一樣,粵港澳三地在設計、用料、施工、驗收等均有不同的標準和制度,而該項目就採用三方均可接受的最高標準。醫療衞生工作人命關天,更是同一道理。

現時所有醫院人手嚴重緊絀,有公立醫院的夜更由五六名醫護照顧一百名病人,更是印證政府輸入內地醫療護理人才的政策合理性。這次支援香港的數百名專業醫護人員來自內地頂級的三甲醫院精英,是具備豐富實戰經驗的醫護專家。然而,有網上流傳的分工表,31項工作中,內地醫護人員負責22項,為病人清潔身體、換尿片、餵食等大部分繁重而非專業性工作,而其餘9項工作如醫治、注射、派藥等則由本地醫護人員負責。這事在內地網絡掀起不少熱議,認為分工不均、不合理;況且,在內地爆發疫情而醫護人手緊絀之際,冒着生命危險,響應中央號召,逆行援港,無私助港抗疫,但只做「阿嬸」的低層次工作,又不能發揮自己的醫護專業,有損他/她們尊嚴及自尊心,又浪費資源,更辜負中央支援香港的悉心安排。

如以上網傳屬實,特區當局及醫管局等應馬上將之糾正,而下一批內地援港的醫護人員來港前,務必預先與內地部門協調好雙方醫護人員的分工及工作性質,在「動用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和資源」的原則下,避免「殺雞用牛刀」,並善用此等寶貴資源,讓雙方醫護人員齊心並肩作戰,共同攜手戰勝病魔(截稿時,此情況已得到改善)。

第二,積極建設數碼化社會,並與內地對接,結合及借助兩地數據的力量改善社會治理、保障民生,亦可促進新經濟發展。內地是全球首屈一指、抗疫成績最好的國家,究其原因,除了不跟隨美歐「躺平」的「與病毒共存」策略外,內地數據治理能力高,包括人口流動數據、疫情擴散的地理數據、社區確診個案情況的數據等,已廣泛應用在抗疫工作以及其他社會、經濟、民生範疇。

深圳、東莞、上海等地今次疫情再次爆發,歸咎於香港疫情外溢而倒灌入內地,有其科學根據。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建議,深港兩地應盡快建立健全醫療衞生訊息共享,把跨境人員的線上申報和追蹤,檢測訊息的管理大數據常態化,互聯互通訊息互認,以至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醫療衞生領域的深度合作。如果建成兩地數碼互聯互通有關系統,恒常合作及使用,久久為功,即使港府官員的領導能力、協調能力、危機管理能力未如理想,有關數碼系統制度仍能如常運作,甚至加強介入,可減輕甚至防止大規模公共衞生危機再次發生。世衞組織預警 Deltacron比Omicron毒性更強,傳播力更猛,港府有必要提前做好應對的準備。

筆者認為,隨着香港進一步更廣、更深及更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不可擋態勢,兩地各類社會、經濟、民生相關數據應盡可能達致互聯互通、互認、共享;例如醫療衞生的學術及實務工作的交流與合作、研究數據、病患者病歷資料等,都應通過這次聯手抗疫建立的工作關係與經驗,進一步推廣至兩地數據全面互聯互通(除牽涉國家安全及其他敏感資料外),為兩地進一步融合發展,共建、共享、共榮。

第三,加強港府官員和公務員系統對國家行政系統實際運作的認識。「兩制」為香港帶來方方面面的好處,包括與西方制度接軌、能靈活走位、左右逢源等;但香港同時作為國家的一部分,如果我們因制度與內地不同而未能與內地接軌,則是作繭自縛、因小失大。只有同時與內地和世界接軌,發揮「兩制」的靈活性,才是「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

接軌內地 聯繫世界

殖民管治年代,英國官員到港任職是理所當然,香港官員被派往英國或英聯邦國家受訓或掛職一年半載亦是平常事。回歸後,港府亦有計劃、系統性地安排高級公務員到英、美等國進修公共管理課程,以半年至一年時間學習西方理論和國際經驗。反觀,香港官員或者公務員往內地院校的交流,則以兩三個星期的短期交流、研習班為主。建議加強及加深香港各級官員及公務員到內地的培訓計劃,理論與實踐並重,具體可以先在北大、清華、國家行政學院等院校修讀為期3至6個月的培訓課程,再安排到中央部委、內地各省市掛職9至12個月,真正參與內地有關部門的實質日常工作。

同樣地,內地涉港事務官員也可到港進行交流、研習及掛職。兩地互派官員及公務員,有助加強兩地體制有機合作、建立相互人際關係及網絡、增強互信,有助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疫後重建,除了特區政府即將換屆換班之外,亦需要在社會治理、行政體系等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但要預備接受改革一定有陣痛)。一方面為重拾市民對政府的信心,讓香港能團結一致,官民攜手,共同再出發,在下一屆政府領導下,挽回香港的形勢。

另一方面,着力解決香港累積多年(今次疫情失控亦十分突顯)的各項深層次矛盾,例如土地房屋、經濟結構狹窄、貧富懸殊、醫療、人口老化問題等;同時,香港應該更加積極主動及更進一步融入大灣區發展,爭取及發掘更大的發展空間及機遇;再者,更好利用香港獨一無二的「兩制」優勢,在此國際風雲變幻的年代,協助國家深化各方面的體制改革及擴大對外高水平高質量開放,參與及貢獻國家第二個一百年建成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歷史進程。

原文轉載自《信報》2022年3月23日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3
好正
0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

  • +85298****49
    +85298****49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 +85290****11
      +85290****11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愛国者不愛民,提早結束六千人的寶貴生命,人少些,容易管治香港嗎 ? 再多些人身故, 不用管而治。愛国而無能, 乾脆做回个普通市民, 怎可能坐在那行政首長的位置呢? 知難而退尚可 原諒, 知難而不退則必誅之。壹佰萬人確診, 劣蹟超越銀河。
      • +85290****11
        +85290****11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愛国者不愛民,提早結束六千人的寶貴生命,人少些,容易管治香港嗎 ? 再多些人身故, 不用管而治。愛国而無能, 乾脆做回个普通市民, 怎可能坐在那行政首長的位置呢? 知難而退尚可 原諒, 知難而不退則必誅之。壹佰萬人確診, 劣蹟超越銀河。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