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文台從「獅子山」中汲取經驗 讓惡劣天氣安排更為人性化
望天文台從「獅子山」中汲取經驗 讓惡劣天氣安排更為人性化

本文作者為新界青聯智庫召集人李世榮


剛過去的一個星期多的時間,香港經歷了「獅子山」和「圓規」兩次達8號風球級數的惡劣天氣。不過市民就著天文台對「獅子山」的預報情況及安排有著熱烈討論。在不少打工仔心目中,可能也祈求可有一天難得的風假,或者即使在不到8號風球或者黑雨的情況下,部份地方也被大風大雨弄得寸步難行;然而天文台要講科學數據,才能面對公眾,面對得實情,也是無可厚非。


其實,這個議題在「山竹」襲港後時已被熱烈討論,當時因即使風球已經除下,但不少地方狼藉一片的卻讓人難以上班,因此,不少聲音已要求政府檢討情況,而後來政府也作了一些改善,例如也通過法例讓「極端情況」後上下班的僱員同樣可以受到《僱員補償條例》保障等等。然而即使如此,也不代表問題已被解決。


近日的風球「獅子山」所影響之下,香港在10月8號當日早上早已落下滂沱大雨,在上學上班時間多區早已出現水浸導致上班族、家長及學生異常狼狽,慘成「落湯雞」,Google map等交通出行app早已顯示全港不少地方交通擠塞嚴重。在當天早上10時左右,跑馬地樂活道甚至發生棚架倒塌意外,壓中途徑該處的兩架私家車和正在旁邊地盤施工中的7名工人,更導致其中1名女工送院搶救後不治的不幸事件。然而最後,天文台直至11時20分及11時45分才分別發出「紅色暴雨警告」和「黑色暴雨警告」;而進一步讓人詬病者,乃天文台在發出8號風球以後,一而再再而三改變了「落波」訊息的預報,筆者雖然始終相信天文台基於科學數據才改變訊息,但有之前的滂沱大雨在先,事件讓不少市民對天文台的預報產生質疑,更深思天文台的預報、所發出的訊號及安排是否大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


記得某一套影片的天文台官員曾言為何某些地區風力極大,水浸嚴重,但仍只是黃雨,或3號風球,因為可能下雨或風力只集中在某些地區。然而這也說明香港即使為彈丸之地,但各地天氣可以有極大差別,會對部份市民造成嚴重不便。就此,政府又能否就著某些地區的極端天氣發出地區性的警報或安排,從過往市民及各界的意見中,在符合科學數據的大原則下,尋找可預測及安排的空間?甚或乎有否試行推出局部地區惡劣天氣警告的可能性?否則固執於某地的測量儀未達水平而拒絕發出惡劣天氣警告,又會否反而並非理性科學的精神?另外,天文台也要明白的是,他們對於一兩小時之間預報的改變,隨時讓市民大失預算。或許,在科學預測上必須求真,但政府在上班上學的安排上又有否改善之處?筆者認為這才是重點。


天氣預報除了在於求真、科學,也在乎如何以此方便市民預備出行或做好防範。政府實在宜從市民理性有用的意見中作出反思和檢討,不要執著於數據,更千萬不應只為經濟著想,必須以人為本,永遠是最好的安排。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3
好正
1
心心眼
1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

  • acp4711@yahoo.com.hk
    acp4711@yahoo.com.hk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Good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