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增人手 商界應有社會責任
疫情增人手 商界應有社會責任

本文作者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董甘文鋒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本港經濟陷入低谷,不少企業裁員結業,最新公布的失業率達7%,為17年新高。不少基層市民長時間面對失業及開工不足問題,生活拮据,要靠借貸渡日。解決市民就業問題,必然是政府重中之中的工作。

雖然踏入牛年,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政府亦開始放寬一系列限制措施,經濟活動有望逐漸恢復,但復甦過程預料需要較長時間。政府除有責任多方面提出振興本港經濟措施之外,亦要透過加快開展各類工程,以便在勞工市場創造更多職位,以紓緩目前高企不下的失業情況。


然而面對世紀疫情,單靠政府始終力度有限,特別是我們一直強調香港是小政府、大市場格局。在經濟順景境時,政府少管而讓商界有更大發揮空間;而在經濟逆境時,商界亦應要有企業社會責任,盡力幫助社會有需要的人士。若有能力的大企業能在逆市依然增聘人手,一方面可以展現了企業的社會承擔,樹立與香港和市民共度時艱的良好模範,另一方面則顯示企業為疫後發展儲備人才,對香港未來仍有信心。


舉例來說,新世界最近便做了一個好榜樣。這家公司日前宣布,將於3月中舉辦疫情期間首個私人企業大型招聘會,增聘近千個職位。在今天失業率高企的情況下,如果有更多公司舉辦大型招聘會,將會是社會民生及經濟的及時雨,不但能緩解失業人士燃眉之急,更能同時減輕政府的公共福利開支,可謂一舉兩得,創造多方共贏局面。


而另一方面,這次新世界招聘的職位,當中很多是因應疫後新常態而增設的工種,以及面向年輕人的職位,如數碼媒體推廣、口罩推廣研發、皇都戲院保育大使等職位,反映企業為疫後發展先行部署。一家企業仍願意在現時為後疫情時代部署,正正是展現出對香港未來發展的信心。加上不同招聘職位的月薪由2萬至10萬元,從基層到高層,真正能照顧社會不同階層的失業人士。


事實上,「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果在香港有更多大企業願意在逆市帶頭增聘職位,願意與市民一起同步過冬,一定會受到市民的愛護及重視,而這種有遠見及建設性的做法,正是「授之以漁」的佼佼者。隨着疫苗面世並陸續抵港,可以預視香港以至全球疫情有望得以舒緩,然而,疫苗並不能治好經濟低迷這種頑疾,派錢或救濟亦只是治標不治本,有能力的企業能在此時帶頭增聘人手,才是治好經濟低迷的良藥。


原圖:中通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1
好正
3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2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