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4大「害蟲」 解港政經民生科技之困
除4大「害蟲」 解港政經民生科技之困

本文作者為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黃永


前年的折磨,去年的折騰,即使今年應該花勝去年紅,大家卻沒信心香港明年花更好,畢竟眼前境況凋零乏出路。一年之始,茫然之間,宏觀分析之基石:「害蟲分析」卻往往能聊以慰藉——「害蟲」者,PEST也,即: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民生(social)和科技(technological)層面的情境推演分析。


區會應還原基本 建設地區為本


政治層面,年輕一代前年浩浩蕩蕩聲稱「齊齊發夢」,去年幾多人夢醒?又有多少人堅持滯留黑色夢魘當中?未逃亡的青年政治領袖,今日大多尚在區議會,面對區議會改革磨刀霍霍之聲,激進抗爭踩紅綫肯定是不歸路。要走下去,惟有明言跟港獨劃清界綫,再還原基本步,以建設地區為本,不能聚焦黃絲而棄佔本港人口約4成的藍絲於不顧——就連抗爭者視之為「希望」的美國,其即將上任的新總統拜登亦已表明「追求團結癒合不分化」——眼見「精神」靠山如是說,自當轉變求存,畢竟區議員任期只過了1年,尚有3年光景去打造更年輕、更環保、更多元的社區,千里之行,始於2021。


黃絲區議會,映照藍絲立法會——沒有泛民作攻擊對象,建制派傻了眼罵官員,忘卻政府和建制派議員本是命運共同體。回想議會內外逼迫政府推行「全民強制檢測」一役,展露建制派不理全民禁足的難度、漠視執行細節的民粹一面,就像特朗普硬是要Build the Wall一樣,那種盲目加蠻勁教人憂心。究其因,那是「議會臉書化」之遺害:沉醉在「Likes數」中扮演KOL的建制議員,或許還未意識得到,一輪怒罵後再投票贊成,其荒謬與虛偽只會被選民扣分;只懂反應式抽擊,卻不會建立正面論述,根本是身為「建制」之原罪。趁延任期泛民總辭,議會有更大發言空間,鍛練演說能力刻不容緩。


經濟層面,歐盟左手脫英,右手達成中歐貿易協定,配合早前的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國際新格局已成形。加上英國出現變種新冠病毒,美國民眾對接種疫苗又不似預期般熱切,中國注定在未來半年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最主要動力,並且分為上中下三路:下綫大灣區,連結中層RCEP,接駁上端一帶一路。


港成仲裁調解樞紐 利加快復甦


接通全世界便有生意,但有生意亦自然有爭拗,香港作為全國唯一實行普通法的法域,理論上可成為透過法庭或仲裁調解去解決爭議的世界樞紐,從而加快經濟復甦速度。可惜從俗稱「12港人案」的經驗看來,不少香港的議員以至法律界人士,似乎對內地司法制度和程序欠缺理解,部分甚至只懂誣陷抹黑而不懂細節,這樣徒令業界、商界,以至年輕一代,錯失中國在全球復甦期間締造的各種機遇。


展望2021年,政府必須連同法律界,向商界及學界大力推廣和解釋「大灣區律師」的概念與未來發展。事實上,首次「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將於本月舉行,香港的年輕律師和大律師只須累計執業經驗5年以上,便可在取得相關證書後,在大灣區內辦理部分民商事法律事務,以至某些訴訟服務,為本港法律界在提供內地法律服務方面,帶來極多機遇,並為港資企業提供更多元的法律服務和保障——亦只有做好上中下三路的「底層」大灣區,香港才可在其上的RCEP及一帶一路有進一步作為。


社會民生方面,要尋找的答案則相對簡單直接,因為抗疫肯定是重中之重。2021年正式進入「疫苗抗疫時代」,但相對於內地基本上已經「清零」而毋須急於全民接種,香港的「清零」宿願能否從一句口號到真正落實,繼而令社交活動回復正常,全繫於疫苗接種計劃執行成怎麼樣,包括:接種先後次序安排、運送和儲存期間會否出錯、醫護人員是否願意配合並多作鼓勵、市民抱持觀望態度多久始放心接種、萬一有人出現副作用時群情有多洶湧等等,這些不單影響本地接種計劃之成效,更勢必成全球焦點。


因此各界持份者在突發事件出現時,能否沉着應戰,把前年的忿憤和分歧暫且放下,還是一如過去般表現出自私短視,不斷把責任推卸給政府而毫無自省,絕對影響深遠,如同香港人的最後一張「抗疫成績表」,從而成為世人往後對香港及香港人的印象。


科技發展方面,上星期政府正式推出「智方便」應用程式,提供各種申請、續牌、繳費服務,並會在未來加入「電子針卡」。雖然是公共服務的一次突破,但是未免姍姍來遲了好幾年——背後反映政府部門的數碼策略一直各自為政,致令創科局舉步為艱。直至疫情持續多月,公務員經常在家工作,正所謂「唔見棺材唔流眼淚」,才可以打通官僚制度的門戶之見。


須先除自身「懶蟲」 合作創新


在重大危機下方願意轉變的持份者,還有學界和商界——政府推動電子學習多年,到疫情停課始全面普及;還有餐飲業和零售業「食老本」多年,在絕境之下終於連接上各種網購和物流系統,為年輕一代帶來創業新機。


但香港於2021年要在科技領域突破,務必借用內地於推動應用科技之優勢,配合深港融合機遇,加快香港近年成績斐然的基礎研究(fundamental research)作技術轉移,否則科技發展便只停留在消費層面,對提升GDP、強化經濟結構、促進社會向上流動的影響有限。


如何解困?消滅以上香港4大「害蟲」之關鍵,在於先除掉自身「懶蟲」:突破慣性、勇於嘗試、放膽合作、賦權新人,乃創新之基本。事實上,當天許多人認為少不更事的「反高鐵80後」(即西方社會的Millennials),為首那1981年出生之一群,今年亦已屆四十不惑之年,總得讓他們放手一搏了罷。


原文轉載自《經濟通》 2021年1月4


原圖:中通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7
好正
1
心心眼
2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

  • yeshugan.com@hotmail.com
    yeshugan.com@hotmail.com
    3年前
    0 回應 檢舉
    :cry: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