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土地潛力 對接港深口岸經濟
釋放土地潛力 對接港深口岸經濟

香港與深圳之間的第7個陸路口岸——蓮塘/香園圍口岸,已於今年8月開通啟用。雖然目前因應疫情只開放予跨境貨車通關,但未來開放客運後,通關能力將可以達到每日3萬人次。其實,新口岸開通不僅是提升跨境人流和物流的容量,亦是通過優化兩地通關佈局,為深化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帶來機遇。然而,香港雖然回歸多年,但對口岸土地的規劃依然離不開港英時期的舊思維,只視口岸為「管制」跨境人流及交通的設施,對口岸帶動經濟的紐帶功能毫不在乎,過去採用「堅壁清野」的禁區政策,現在雖有小量規劃,但進展未如人意。此舉不但與深圳形成鮮明對比,更平白浪費以口岸帶動新界北經濟發展的機遇。


深圳優化口岸佈局 帶動經濟再升級


回望過去,深圳40年來的經濟成就和口岸發展密不可分。例如,1990年代羅湖口岸及周邊鐵路交通的發展,率先見證了羅湖區的日漸興旺。其後福田/落馬洲口岸及皇崗口岸亦帶動了福田一帶興起,變身成為深圳新商業核心區。而伴隨着深圳灣口岸2007年啟用,南山區亦得到快速發展,特別是在高新科技產業、高等教育及科研等方面。


深圳在過往基礎上,已大步向前着手升級「口岸經濟帶」新佈局。福田區於2019年啟動皇崗口岸原址重建項目,預計2022年底建成,重建後擬採用「一地兩檢」方式,並成為純旅檢口岸,屆時將釋放約50萬平方米土地,用於「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開發。為配合大灣區建設需要,深圳亦推動實施深圳灣口岸24小時通關,以對接「前海蛇口自貿區」的發展。而2018年起興建的地鐵13號線也將於兩三年後接通深圳灣口岸。


如今,新開通的蓮塘口岸將接駁多條深圳高速公路通往粵東,未來將成為實現港深跨界交通「西進西出、東進東出」總體格局的東部口岸新「地標」。而早在蓮塘口岸開通之前,羅湖區就已經提出「一主兩區三帶」發展規劃,其中「港深口岸經濟帶」將以羅湖、文錦渡、蓮塘三大口岸為核心,實施更新改造。按照規劃,羅湖口岸將會升級為超級口岸,計劃建設成為現代商業及醫療中心。與此同時,文錦渡口岸亦計劃發展港深商貿合作及電子競技產業。鹽田則將建設集跨境旅遊和商貿於一體的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


釋放新界廢地潛力 啟動經濟新引擎


然而,反觀香港一側,當局只視口岸為兩地人員往返通勤及跨境交通的基建,周邊地區基本上仍是原封不動,與一河之隔的深圳形成鮮明對比。以蓮塘/香園圍口岸為例,口岸雖然已開通,但配套設施除了連接新界公路網的「香園圍公路」外,就什麼也沒有。特區政府雖然有預留香園圍附近小部分土地,擬作為工業邨發展及康樂用途,但口岸通關之時仍是荒蕪一片。另外,雖然政府從2012年起分三階段將約2800公頃的陸地邊境禁區縮減至約400公頃,但實際上,釋出的2000多公頃禁區土地,與開放之前並沒有分別,仍然是大片荒廢土地。而即使未來發展不使用禁區土地,都仍然有許多其他土地可供選擇。


根據官方資料,在新界北範圍內設有4個口岸,已建成多項策略性運輸基建,並擁有大片的荒廢農地可作重新規劃,發展潛力巨大。根據規劃署2019年數據,全香港11萬公頃土地中,已建設土地僅佔25%,剩下65.9%為林地/草地/灌叢/濕地,另外農地則有約5000公頃,而據漁護署估計,截至2016年底,約4000公頃農地並無耕作活動,這些土地主要都位於新界西北及新界東北部。政府應檢視本港農業狀况,計算需預留多少土地予農業發展,並將其餘部分釋放出來,配合口岸經濟發展,使土地得到有效規劃和善用。就算僅釋放4000公頃荒廢農地的一半,即約2000公頃,這樣的面積都已經相當於擬填海1700公頃的「明日大嶼」計劃的規模。由此可見,新界在發展口岸經濟方面雖然起步慢,但前景依然光明。


對於毗鄰口岸的新界土地發展,政府正研究計劃利用接連口岸的策略地帶,發展具潛力的經濟產業,同時創造就業。具有潛力的行業,包括增值物流配送樞紐,創新科技行業,生態、文化及文物旅遊等。而且,發展口岸經濟在帶來更多就業機會、配套設施的同時,亦能帶動區內房屋項目的發展,房屋供應數目更加有望超過洪水橋等新發展區。但事實上,政府多年來只在不斷地研究再研究,新界北發展第一期研究在2019年剛剛開展,內容看似「新鮮」,但其主體部分,即坪輋/打鼓嶺新發展區,其實是1998年「新界東北無煙城」新市鎮的「餘下部分」,而且已是3.0版。其實,新界北的初步構思有不少可取之處,但規劃概念能否跳出研究「無限loop」得到落實,最終也要取決於特區政府的決心及執行力。


未來,香港應積極拓展新思維,全面檢視新界土地規劃藍圖,主動推展邊境地帶發展,通過釋放荒廢農地、魚塘的潛力,充分善用口岸策略位置的土地潛力,啟動經濟新引擎。政府可考慮在有關政策方面適當「拆牆鬆綁」,例如,改變規劃模式,檢視及精簡審批發展項目的冗長程序,並整合各部門標準和技術定義,提高行政效率,務求盡快善用荒廢農地等土地資源。總括而言,新界廣泛地區不應成為邊界新「禁區」,阻隔港深經濟良性互動,而應要順應大灣區發展大勢,對接港深口岸發展,充分發揮其邊境位置優勢,推動香港產業多元化,助力大灣區深度融合。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20年10月30日


原圖:新華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5
好正
3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