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旅遊局救旅遊業
設旅遊局救旅遊業

佔領運動已經兩個月了,由此衍生出的種種問題,已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的討論,其中,教育與經濟轉型之間的關係,便很值得大家深思。
 
所謂「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回首港英政府時代,直至上世紀90年代初,香港只有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兩所高等學府。那時,莘莘學子畢業後,不是投身政務官、加入英資大企業,便是考取醫生、律師、會計師、工程師等專業資格,前途一片光明。但回歸到現在,高等學府已增加至9間,大學畢業生「天之驕子」的地位已不及當年,加上環球經濟衰退,香港亦由從前的輕工業轉型為金融、轉口貿易中心,大大減少了供年輕人發展向上的機會。對於社會不能提供良好的待遇,大學生自然會心生抱怨和不滿的情緒。
 
讓年輕人力爭上游
 
筆者一直指出,旅遊業是香港四大經濟產業之一,除對經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外,還能為年輕人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可惜過去的政府,政策多傾向於金融界和地產界,未能及時掌握社會脈搏轉移的趨勢,規劃和發展旅遊業。即使近年內地旅客激增,亦因沒有足夠的配套,妨礙了經濟發展,更因而產生出不少中港矛盾。
 
面對前朝政府遺留下來的難題,其實縱使特區政府撥出再多金錢成立盛事基金、旅遊發展局、投資海洋公園、入股迪士尼樂園等等,只要香港一直沒有一個專責統籌旅遊業發展的「旅遊局」,在架構重疊的死結下,香港旅遊業只會繼續停滯不前。因此,惟有盡快成立「旅遊局」,落實香港未來十年的旅遊規劃,提升接待能力,迎接不斷增加的旅客,才可帶旺與旅遊相關的其他行業,為年輕人提供力爭上游的機會,創造光明的前景。
 
原文轉載自《新報》2014年11月26日
 
原圖:callingtaiwan.com.tw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