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教育的根本
國民教育的根本

本文作者為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

 

有幸在大學念歷史系,更有幸在一年級修中國通史科期間,讀畢錢穆先生的心血結晶、在中國最苦難時刻寫下的《國史大綱》。筆者愚鈍,書內精髓未能把握,只能略讀概要。但錢先生在書中的幾句格言,卻讓人永遠難忘,特別對從事歷史教學工作的,是牢牢緊記、念念不忘,終身受用,那就是「一國之民,當對本國的歷史要有基本的認識」「一國之民對國家的歷史與文化,要有溫情及敬意」。

 

這是很多用心用情教導學生國史的大部分教師,薪火相傳的座右銘。近日,香港學界在小學常識科的教學,竟出現老師口述的鴉片戰爭「新聞」,說的是英國人為着銷煙,所以要攻打中國,駭人聽聞;一不離二,又有中學文憑試歷史科,試卷一條資料題發問,謂「從1900至1945年日本對中國是利多於弊」,再提供兩條利好的資料給考生,然後着考生評論是否利大於弊。

 

歪事歪理歪論頻頻的教導、引導學生,讓聞者嘩然,香港的歷史教學、出卷為何如斯境況?由鴉片戰爭本質是侵略戰爭、而一九○○至一九四五年期間的日本侵華,殘害中國是一次較一次殘暴,光是一場南京大屠殺,已是血漬斑斑,中國軍民死傷數字,是世界史上僅見,但命題居然有問「利大於弊」並要考生選擇申論。如此設問,究竟置歷史教學專業何等位置?對國家民族的犧牲奮鬥,有點情感有點公義嗎?

 

筆者深信,在所有教育先進的國家的中小學校教育裏,斷不會將自己民族受侵略、受苦難的歷史教學以及設題考核中,如此肆意放任地顛三倒四,用扭曲的「史實」,傷害民族情感,攪混小學及中學乃至社會的核心價值觀,遺害深遠。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目下出現的混亂狀況,原因複雜,其中一條主線,確實是國民身份認同的危機,補弊起廢,根本在錢穆先生前述的兩句話,一國之民要對本國歷史有基本認知;一國之民對國家的歷史與文化要有溫情與敬意。知情結合,國民教育根本實源於國史教育,唯有在國史的長河裏,方有國學(中華文化)及國情可知,三者結合生根,學界及社會各界合力播種,學生身份認同才有重新出發的可能。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 2020年5月20日

 

原圖:中通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5
支持
3
好正
1
無意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