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民間識別假新聞能力
如何提升民間識別假新聞能力

本文作者為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黃永


銳意應對假新聞危機的英國非牟利機構Full Fact,去年跟阿根廷的Chequeado和非洲的Africa Check組成了洲際新聞查證聯盟。經過一年努力,聯盟在上月底公布其初步研究成果,提出不少可以提升民間識別假新聞的能力之建議,當中包括:

 

英國國家讀寫能力基金會(National Literacy Trust)認為,「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應該從小學開始培養──基金會跟500間小學共2400名學生進行模擬實驗之後,發現由最初只有不足一半人認為完全沒有需要查證新聞內容,轉變為有七成同學對假新聞有警覺性,而且有三分之一的參與者認同,要辨識一段新聞是否可信並不容易,因此自己需要勤加功夫fact check。

 

非洲方面,Africa Check在烏干達跟當地的醫療機構進行了相當大規模的公眾教育活動和實驗(120間學校、超過一萬名學生參與)。結果發現即使是知識面相對較窄的非洲兒童,一樣可以有效訓練他們對誤導資料和假新聞具備警覺性──相關課程共9星期而每周約用80分鐘教學,教材包括漫畫形式的教科書及習作,還有口訣式兒歌,並且包含家長教育的部分,目的是讓全家人一同對所接收的衞生資訊和相關新聞,懂得提出合理懷疑,並透過從不同渠道印證,加深對議題的認識,避免作出錯誤的醫療決定。烏干達的成功經驗,亦吸引了其他非洲國家準備翻譯這套教材。

 

成年人沒有那麼多時間,又當如何提升他們的媒體素養?好消息是阿根廷及英國兩地的研究均顯示,透過網上模擬練習15分鐘至半小時,一般成年人已經可以甚為有效地提升自己識別假新聞能力──簡言之,這類訓練牽涉兩部分:首先是學習如何一眼便看出哪些標題和句子具誤導傾向(實際練習是要求參與者就16句句子能不能核實查證作評估,繼而解釋每句背後有何玄機);然後模擬一下作假新聞的人有何心態,受眾自己試過如何造假或誤導,警覺性便自然大大提升。

 

混淆了報道與評論

 

上星期某電視台之新聞報道,便有上述的誤導例子──新聞旁白如是說:「看來當局分享的內容,跟民眾想知道的有極大落差」──此結論最大的問題,是記者如何能夠在沒有民意調查的情況下,得以判斷「全體民眾」想知道的資料跟所公布的有落差?何況,一般民眾當然是想知得愈多愈好,如是者,則不論當局分享多少資料,亦必然跟民眾想知道的有落差。當然,更為根本的問題,是這位記者混淆了報道和評論:以上這句話在個人意見節目出現絕無問題,但在新聞報道時出現,既違專業操守,亦會間接成為了該台立場。

 

然而,目前令這個新聞查證聯盟最頭痛的事,並不是如何提升民間發現假新聞的能力,而是即使受眾辨別出誤導資料,卻無動於衷,不作任何跟進行動──聯盟建議,受眾在發現假新聞之後,最少應該提醒自己社交網絡內的朋友圈,阻止其他人把錯誤訊息繼續傳。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20年3月4日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https://www.speakout.hk/app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
唔係呀哇
1
點算呀
0
無意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