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言論審查
逆向言論審查

本文作者為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黃永


世界各地研究傳媒學者,近年日趨關心「逆向言論審查」(reverse censorship)的現象——傳統理解的言論審查,其本質是打壓,目標乃滅聲。因此《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公約》第19條之指導原則,乃保障發言權利和讓發言者免受打壓——相反,逆向審查言論的核心,則是「以聲制聲」,透過大量留言或製造無關宏旨的話題,令值得討論的問題失焦。而逆向審查言論的另一名稱,正正是flooding,可譯作「言論泛濫」。

 

例如你可能會記得上星期立法會曾經爭拗過「洋腸論」,但是為什麼有這樣一個話題,其背景是什麼,以至在哪個場合和會議出現,卻未必很多人記得,甚至根本從沒理會。相信讀者們亦經常觀察到,即便再認真寫的帖文,社交網絡內最好反應的總是挑釁式留言,唯一目標乃圍攻起哄,至於原先需要思考的問題,多數人早就忘記了。

 

伎倆竟常在民主國家出現

 

最令知識分子界擔心的是過去言論審查之源頭,往往是極權國家或獨裁政權轄下機關,但當下逆向言論審查的伎倆,卻經常在民主國家出現,美國總統特朗普更是精於此道。由於無聊言論也有其表達自由,因此就算無謂言論泛濫,以至去到騷擾的程度,其實亦極難立法禁止──全賴受眾的智慧和修養,以及有否耐力去長期跟進各個關鍵政策課題。

 

故純粹從謀略角度分析上周發表之《施政報告》的話,其內容分配的手法屬於「雙重布防」──第一重布防,是把主要施政內容放到新印製的《附篇》入面,並輔以大量infographics──明明只是附篇(也就是配菜),卻投入那麼多篇幅、資源和時間在排版和製圖方面,目的就是讓特首不用回應太多範疇,以至遇上提問者東拉西扯之際,便可回應「其實很多資料都可在附篇找到,希望大家細閱」,再補一句「相關政策局局長會詳盡解說」,便可了事。

 

第二重布防,是作為主菜的《施政報告》講詞,實際上只有一個重點,令對手無法不集中攻擊──撇除早就預料到特首抵達立法會後,必被打斷發言,故反正讀不完便毋須寫那麼多以外,短篇講詞的一大好處,是把可能受攻擊範圍縮至最小──若然林太提出十大新招,就等於給予對手十個主要攻擊目標。

 

觀乎報告發表後至今的狀況,公眾唯一聚焦之處,由始至終都是放寬按保計劃之樓價上限。而且當中申請八成按揭的樓價上限提升至一千萬元,毫無疑問是透過突破心理關口來製造話題──結果亦一如布局,多數輿論選擇只集中攻擊一點。儘管後來特首也有被問及「獨立調查警方」或「每天150名單程證名額」等問題,可是由於「首次買樓就買千萬物業」或「樓市泡沫會不會爆破」這些議題實在太好討論太吸引,不斷吸引眼球,令無心和無能力買樓的人也有諸多偉論要發表,導致某程度的flooding效應,受眾往後便難有興趣關心《施政報告》內的其他政策議題。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9年10月21日

 

原圖:社交網站截圖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2
唔係呀哇
0
驚訝
0
無意見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