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海洋塑膠垃圾貼地方案
解決海洋塑膠垃圾貼地方案

去年泰國一條死去的領航鯨體內發現重達8公斤的膠袋,已經令人震驚;今年3月,在意大利一條抹香鯨媽媽屍體內,更發現其肚內藏有22公斤的塑膠和垃圾,同時揭露腹中胎兒早已死去,令人神傷。

 

綠色和平表示,每年有多達1270萬噸的塑膠垃圾,最終會流向大海,等於每分鐘在大海倒入一卡車的塑膠垃圾。

 

如何處理累積多時的海洋垃圾?大家都設想過不同的解決辦法。非牟利組織The Ocean Cleanup設計了一個浮在水面、長600米的可浮欄柵輔以深3米的篩網,隨風浪及海流帶動,把垃圾網住。不過,這樣做既可能會「殺錯良民」,危及海洋中的細小生物,而且海浪難以控制,這也導致裝置在去年9月下水的4個月後,被沖毁斷開。雖然在今年8月,經改良的裝置已迅速完成測試,但能否成功有待驗證。

 

香港這個臨海城市又如何為上述全球難題出一分力?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院長趙汝恒教授在我新出版的《你未來就緒嗎?》一書序言中指出,工程學「已經逐步為全球挑戰提供解決方案」,而工程學院的學生近日正好為這句說話作出優秀的示範。

 

港大近日率領了包括香港科技大學與香港城市大學的兩位同學,組成香港聯合團隊,成功研發「海上機械清道夫」(ClearBot)系統,它由人工智能(AI)驅動,以電腦視覺收集水上塑膠廢料,希望利用科技解決海洋塑料廢物的問題。

 

團隊於9月13日在倫敦舉行的「2019全球重大挑戰峰會」學生競賽中,於全球15支隊伍中贏得第二名。這個兩年一度的國際活動,由美國國家工程院、英國皇家工程院及中國工程院協辦。

 

海上機械清道夫有如一個浮在水面運作的吸塵機械人,它裝有人工智能和攝影機,可自主航行、偵測及收集海面塑膠垃圾,毋須人手操作。這個裝置的框架更可用上各式物料,如廢棄木筏、竹枝甚至一袋椰子,只須裝上有偵測和導航功能的小盒子便可起動。而且價廉物美,每個成本大約1000港元,漁民亦可負擔;至於準確度達八成以上,不會誤捉海洋微小生物。一個沙灘僅需幾個機械人,輔以全球定位系統(GPS)即可配合行動。

 

這次得獎令我分外雀躍,除了團隊結構是跨院校組成之外,成員包括海內外的尖子,足見香港的國際化和本地大學教育的優越,而透過悉心指導更能有超水準的發揮。此外,同學在群策群力下,像海洋塑膠垃圾這樣龐大的環球難題,也能提出貼地的解決方案,怎不令我們對前景更添信心!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9年9月25日

 

原圖:香港大學網頁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0
支持
1
好正
0
超無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