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人的行人專用區?
誰人的行人專用區?

本文作者為梁秉堅/香港菁英會秘書長


近月就油尖旺區議會撤銷旺角行人專用區進行表決,最終議決獲大比數通過,有居民商戶表示支持,但亦有過往使用行人專用區的市民認為受是次議決影響,少了一個活動空間。


筆者在香港土生土長,在這十數年間看到「大笪地」、「行人專用區」等建議,成立、轉型、取消撤銷。每一個項目推行出台前,醞釀期間都會有不同的持份者支持和反對,原因是基於對於計劃或項目,或會影響他們長久的既得利益。


須照顧當區持份者


在一個城市的規劃而言,必須要照顧當區的持份者,以及區內經濟生態和人文的可持續發展,假如着重點有所偏差而又影響了區內持份者的利益,便會產生不良的效果並引起矛盾。在十多年前,有社區領袖和地區人士推動香港發展各社區內的地區經濟,以促進社會多元化發展,以及經濟發展的多樣性。政府當時批准民間團體以「短期租約」方式在黃大仙舉辦「騰龍墟」,給予小本經營的商戶、初創青年,以及弱勢群體能夠通過特色的墟市合法經營業務,帶動社區經濟發展。


及後,在香港島區再推出「大笪地」夜市,以模仿老香港的夜市特色而設計,除了可以讓老一輩的香港人能懷緬過去外,同樣可以讓小本經營的商戶謀生計。及後,政府在元朗區批出臨時用地給予非牟利機構經營墟市,異曲同工,成效正面。上述的墟市均為短期的先導計劃或短期項目,在人流管理、噪音控制、環境衛生、交通運輸安排,都是在一個指定的時期之內發生,與民居有一定的距離,長遠不會對該區的生態造成重大變化。由於這些乃非長遠項目,即使是成效顯著,又不能長遠發展,難以成為可持續發展項目。


而「行人專用區」在香港多處實行,除了旺角之外,還有油麻地近榕樹頭、銅鑼灣近崇光百貨、赤柱、上水石湖墟等不同地區。據運輸署所表述的目標顯示,行人專用區是希望改善行人的安全及流通情況,提倡以步行作為一種交通方式,勸阻非必要的車輛駛入,以及改善整體行人環境。


涉及利潤原意已失


就撤銷旺角行人專用區議題,有議員站在居住在該區的居民利益上,以獲得較舒適宜居環境而支持,有長期在該區租置門市地舖的商戶認同撤銷旺角行人專用區的議案;但又有地產商認為撤銷後會人流減少而影響租務市場,而在行人專用區內表演的藝術者則認為扼殺了表演的空間。有人認為撤銷旺角行人專用區的起因是街頭表演聲浪過大,甚至是「鬥大」;表演者有組織地「霸位」阻礙個體的表演者的生存空間;街頭表演已成為帶來利潤和恆常的收益業務經營,已失去純粹表演的原意。


莫論任何原因,當一個地方的生態文化出現了異常而未能通過民間解決,便需要政府介入以解決問題。筆者翻查資料,發現在旺角行人專用區議題上曾收到居民申訴,可惜過往並未有獲區議會的支持,媒體及政客更不會為該區居民請命。現時,撤銷旺角行人專用區的議案已獲通過,「馬後炮」的議論紛紛,包括非油尖旺區的議員都「突然」為民請命,對議題說三道四,並將責任全歸咎於政府「殺街」過急,過往又沒有做好管制和執法;筆者有感若當天執法人員依法辦事,又會有「義人」認為執法過嚴,扼殺藝術發展,又試問誰能定錯對?


最後,筆者還是希望香港能給予表演藝術和相關工作者生存空間,甚至是發展成為香港特色的項目,但發展必須要顧及各方利益。媒體、「馬後炮專家」在反對時,能否給予當區居民,特別是弱勢群體,如老弱、新移民、基層家庭多一些同理心,試站在別人長期在當區生活中所承受的壓力,才來給予一個持平公正的判斷。筆者認為香港是一個關愛社會和諧的社會!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 2018年6月8日


原圖:文匯報資料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