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亂」字
一個「亂」字

本文作者為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

民建聯今年第四度舉辦「香港年度漢字」評選,邀請全港市民於十個候選漢字中選出一個字來代表二○一六年,結果「亂」字高票當選。從年初的旺角暴動至年尾的宣誓風波,由「港獨」思潮催生的亂象仍未平息。今次筆者分享對「亂」的看法。

「港獨」思潮催生亂象

中國人對「亂」最有研究。先秦諸子百家的學說都離不開「治亂」這個題目。所謂「治」就是不亂而已,即消弭導致國家和社會動盪不安的因素。最基本的有儒家八大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八條目絕非信口開河,當中蘊含大智慧。精髓並不在於該八件事,而是它們的次序,必須由小至大去做才有效果,萬萬不可倒行逆施。對照之下,「港獨」分子終日大談「治國平天下」,而前面的六種德行卻一無所有。他們展示人前的不外乎粗言穢語、舉止輕佻、不負責任,出言不遜不肯道歉,花錢買酒不肯交回公帑。捨本取末,焉有不亂之理?孟子說:「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如今「港獨」分子一怒而亂社稷,這便是有德與無德的分別。

民國時期的高僧印光大師,有感當時天下紛亂而著有《天下太平之根本》一書,凡是研究國學的人都讀過。裏面有幾句說得十分不客氣:「稍有知見,便妄企作出格高人;未得其權,則肆其狂妄之瞽論,以惑世誣民。」可見社會上有一些人傲慢有餘、謙卑不足,唯恐天下不亂,通過出格的言論去教壞他人,正如梁、游狡辯「支那」不等於侮辱中國人一樣。

《禮記》有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育相當重要。古時的教育是教授做人道理,現在的教育則集中傳授學術技能,偏廢了人倫道德這些做人基本。筆者曾經與一名小學生交談,他姓龍,於是我讚歎他的姓氏。龍氏多數是賜姓,也許他的某位遠古時期的祖先曾為皇帝立功,獲賞賜姓龍。但是這位學生對自己的姓氏來源一無所知。經此一說,他頓時對自己的宗族多了一分認同,也對自己的姓氏感到自豪。民族自豪感並非高不可攀的大道理,而是從這些切身的倫理知識培養出來的。因此,民建聯積極推動中史教育,要求初中中史獨立成科,實有必要。

教育出問題 從根本入手

墨子說:「亂何自起?起不相愛。」為甚麼不相愛?因為自私自利的原故。那為甚麼自私自利?時下一些激進的年輕人,以行為和言論傷害別人為樂,暴力由網絡蔓延至街頭。不懂得包容別人,缺乏同理心,就連虐殺動物案件也禁之不絕。追本溯源,還是教育出了問題。祝願新的一年,大家一起從根本入手,教好我們的下一代,讓亂象得以治理。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2017年1月4日

原圖:TVB新聞截圖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