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樹倒猢猻散」,梁振英已宣布不會爭取連任特首,現時「親梁」絕無好處。但筆者心底裏還是感到可惜的。
說實話,梁振英的人緣確實不好,不但與反對派關係不好,甚至連與建制派的關係也搞不好。但作為一名沒有任何公職的小市民,與權力核心距離十萬八千丈遠,特首的人緣好不好、多不多朋友、有沒有親和力,與我何干呢?作為小市民,我在乎的是港府施政:究竟港府施政是否公道、是否站在大多數市民利益一邊、是否有利香港發展和民生改善,這才是最重要的。
在梁特首的管治下,港府確實致力處理房屋和土地問題,設法增加土地供應,打擊大型發展商壟斷,壓抑樓價,防範資產價格泡沫所帶來的金融風險;在扶貧方面,訂立貧窮線的硬指標,大幅增加社福開支,貧窮人口下降,是十分實在的政績。至於「謀發展」方面,梁特首積極進取,設立創科局,甚至親自促成一些國際企業或知名學術機構在港的合作項目,一改港府多年來的「無為」作風,是很值得肯定的。近幾年,國際評級機構一直高度評價香港,認為香港依然是全球競爭力最高,營商環境、自由和法治狀况良好的地方。公司利得稅創下新高,可謂充分證明了港府的政績。
筆者曾經跟多名長期研究香港情况的內地學者交流過,發現絕大多數內地學者都是「挺梁」的。他們身處內地,與梁振英不認識,與港府沒有任何利益關係,也沒有收到高層要求「挺梁」的硬指令,卻始終認同梁振英的表現。筆者認為,這種較抽離和旁觀者的角度,不涉任何利益關係和主觀喜好,其實更有參考價值。
盼各界重新聚焦參選人綱領能力
無論如何,即使梁振英特首已表明不尋求連任,特首戰的烽煙仍然是不會止息的。筆者期望社會各界從此放下狹隘的「倒梁」與「挺梁」之爭,重新聚焦於各潛在參選人的施政綱領與能力,提出更多有利香港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建議。筆者期望符合大多數市民利益的政策能夠延續下去,積極發展、積極扶貧、打擊壟斷。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6年12月10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