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佔院風波 民主亦難解政爭
台佔院風波 民主亦難解政爭

群眾運動在台灣的政治生活中可以說是家常便飯,在選舉期間固然熱情澎湃,就算在平常日子,發動三幾十萬人南下北上、遊行表態,也是屢見不鮮,但基本上都維持一個政治表態的情況。

學生攻兩院 壞先例後患無窮

就算陳水扁在任時爆發了驚人的貪腐案,示威者也只是集結在總統府外的凱達格蘭大道,和平示威要求陳水扁落台。當時本人曾經和一位台灣的政論家討論過此事,他認為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太過保守懦弱,一對眼睛只是盯08年的總統大選,自以為必勝,所以才坐看鬥爭,沒有乘機領導,提早趕陳水扁落台。

個人對這種判斷極有保留,馬英九當年的做法是全對,原因不是因為馬英九在08年的選舉可以穩操勝券,而是不應立下以武力奪取權力的極端先例。如果以武力革命奪權,不但標誌台灣的憲政和民主急劇倒退,也開了一個壞先例。就算馬英九可以提早進駐總統府,也要面對將來同類型的挑戰。台灣將會步入以群眾運動力量去代替憲政和民主,奪權的運動將會尾隨而來,後患無窮。

今次學生群眾佔據立法院和攻入行政院,其實是立下一個很壞的先例。本來就是立法院內部的家務事,對服貿協議的審議程序出現分歧。國民黨希望可以直接在院會表決,有其一定的原因依據,因為這份跟大陸簽署的服貿協議,雖然是通過海協海基兩個掛民間招牌的機構商討,其實就是北京和台北政府背後交手的結果。幾經討價還價,才會有最後的服貿協議。

服貿大陸讓利 為台經濟打補針

這個最後結果,是經過討價還價,互相交換的最後結果,所以是一個整體的協議。如果其中某些條款改動,那其他條款又未必適用。其中某些條款的結果,又可能是另一些條款的妥協。假如有某一些條款在立法院卡住,不獲通過,那又要拿回海協海基會議處商討。一旦再商討,那就不是局限某幾條條款,而是要重新全部審議,來來回回,不知何年何月才可以解決!

服貿協議在年前議定時,已經有許多詳細分析,當時一般的結論都是大陸向台灣讓利。這個讓利的說法,在台灣也近於共識,否則馬英九政府不會急於推行,希望可以早日成事,為低迷的台灣經濟打下強心針。

當然讓利也始終是讓,服貿協議最終是兩蒙其利。但個別行業存在新的競爭,也實在難以避免。但把它誇張到大量大陸勞工來台工作,就是把服貿協議扭曲。而國民黨希望盡快由立法院通過,是有道理。民進黨認為要逐條審議、逐條表決,且不論其用意何在,但始終是立法院內的程序之爭。這種爭議,過去在立法機構都是經常遇到,不是甚麼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要用到攻佔立法院,連立法院的牌匾也擲下來,這種群眾運動,是不是走過了頭!

台灣今次的佔立運動,其實跟月前在曼谷上演的封鎖曼谷行動相類近。封鎖曼谷的訴求是赤裸裸一點,直接要求英拉下台。而台北的佔立,就是要求退回服貿協議。一旦退回,馬英九政府權威掃地。不但餘下的日子不用執政,而這些學運領袖的政治訴求也會接踵而來。要求馬英九或江宜樺下台之聲,不絕於耳!

港啟示 和平佔中自欺欺人

個人估計,佔立行動已近尾聲,不會拖得太久,因為民進黨在事件中恐怕撈不到好處。佔立是雙面刃,誰得誰失,又或者是兩敗俱傷也很難在目前下定論。對香港而言,起碼有兩個啟示。

第一,這類運動,一旦起動,就很難完全受控,大規模像文革如是,小規模像佔立也如是。你不搞我搞,愈搞愈激。你佔立法院,我攻行政院,誰也節制不了誰。所以現時佔中三子口中的和平理性,根本是自欺欺人。

第二,台灣在民主制度上,幾乎已經應有盡有。政黨政治有、政黨輪替有、司法審訊有,不但三權分立有,另再有考問和監察兩權。新聞自由有、公民提名有,甚至公投也有,還有甚麼沒有?但最後還是要藍綠街頭相見、佔立攻行。

民主選舉是好價值,所以我們追求和擁抱,但選舉可以提高管治能力,則台灣就是一個例外!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 3月25日

原圖:網絡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