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與港府合作協調自由行
中央與港府合作協調自由行

作為旅遊之都,香港一向本著好客之道,歡迎來自內地及世界各地旅客。自從2003年中央開放自由行以後,本港經濟受惠,亦造就了無數就業機會。直至近年由於內地旅客急速增長,而本港旅遊配套發展速度因為種種原因追不上去。導致旅客迫爆香港的情況。一般小市民一方面明白自由行及以禮相待內地同胞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亦對現時處處擠擁的景象頗有微言,內心矛盾時刻湧現。


或許讓我們從一些客觀數據分析一下當前情況,筆者翻查以下資料供參考。 倫敦市面積1,572 平方公里, 2012年每年旅客人次約 27,613,000 (本土旅客12,512,000 + 外國旅客15,461,000),紐約市面積1,213 平方公里,2013年每年旅客人次54,300,000,香港面積1,104平方公里,2012年旅客約48 615 113人次 (在 訪 港 內 地 旅 客 中 , 有 1,980 萬 人 次 為 入 境 不 過 夜 旅 客)*,2017預計超過7千萬人次,這已經超越了紐約倫敦。現時特區政府已經全力發展更多旅遊配套,例如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意向建設大型零售港貨專區,供過境旅客購物等。但儘管如此,根據政府資料,上述大型規劃單是研究都要25個月,加上建設時間,起碼4-5年。說明了客觀既有因素令我們建設速度受到限制。再簡單一點,就是旅客增長速度之快可以超出我們可以負荷的程度。讀者會問,怎樣能解決問題呢?

方法是由中央政府與本港配合。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代表中央已經在北京講話表示關心香港情況,並責成港澳辦及國家旅遊局檢視自由行數量,讓旅客有秩序的來,紓緩香港壓力。

如此一來,特區政府亦應同時進行壓力測試,評估香港在特定時期承受旅客量的程度,以便更好與中央政府溝通,協調訪港旅客人數。筆者重申,內地同胞訪港為我們帶來了繁榮經濟景象,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每件事總有其負面影響,倘若香港建設配套速度因制度的因素受到局限,導致港人誤將矛頭指向內地同胞,這也是我們千萬不願看見的,

較早前有一少撮人挑動族群矛盾, 對內地遊客作侮辱行為,社會馬上矛以譴責。近日更有范國威的沙甸魚行動意圖藉機羞辱內地同胞,趕旅客。筆者對他們行為深感遺憾,令港人亦蒙羞。但萬一族群矛盾情緒在港人心中蔓延起來,將更不利於香港與內地融合。反過來說,若中央政府稍作配合,筆者相信有關怨氣亦馬上抵消,民心歸向更是水到渠成。

港人明白自回歸以來中央對港各項政策令港人受惠不少,自由行本來為挽救2003年後本港疲弱經濟,到了今天由於本港配套無法追上旅客急速增長,令市民感到日常生活受影響。中央現在責成檢視自由行情況,亦確是關心港人切身感受。對中央漠視港人的無理指控實不攻自破。

中央協調之外,香港亦盡力加快配套建設,務求從旅客帶來經濟利益及日常生活的影響之間找出平衡點,將更有利於特區政府的管治。

原文刊載於《信報》2014年3月18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