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新冠疫情逐漸緩和,今天(5月1日)新增300宗新冠肺炎病毒陽性個案,是自今年2月6日以來最少。不過,食物及衞生局前局長高永文表示,在尚未「清零」前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加上未知會否出現傳播力更強的變異病毒株,預料疫情一定會反彈,強調仍要維持口罩令等個人防護措施。
新增的300宗病例中,119宗為核酸檢測陽性病例,181宗為快速測試陽性病例。全部病例中,22宗為輸入病例,14宗為昨天抵港,涉及6班航班。第五波疫情至今累計錄得119.1萬宗病例。
死亡個案方面,再多5名患者於公立醫院離世,分別是3男2女,年齡53至88歲,其中4人65歲以上。第五波疫情爆發以來,累計錄得9100名患者離世。
高永文今天在一個電台節目上表示,政府在2003年非典後已詳細檢討並制訂應對策略,提出日後出現疫情時,要在早期採用強力遏制措施,啟動最嚴格的感染控制措施,透過快速檢測辨識及隔離患者,並進行接觸追蹤等,即類似現時採用的「動態清零」策略。
高永文表示,雖然本港礙於社區結構問題,難以在疫情爆發時全面封城,但他一直堅持採用「動態清零」策略,指本港以至內地都不應學習西方「與病毒共存」做法。
他又形容,本港實際上已經被動地「與病毒共存」,認為現時疫情降至相對低水平,專家應再次考慮是否適宜推行全民強制檢測,強調總要「清一次零」,才有機會持續達致「動態清零」目標。
高永文還建議,疫情未正式結束前,都要繼續保留已落成的方艙醫院和社區隔離設施,並要維持口罩令等個人防護措施。他指,從無想過醫療系統會在第五波疫情崩潰,期望政府在下一波疫情來襲前,妥善準備好應對方案。
政府今天起放寬航班熔斷機制的門檻,或有數百名非香港居民首日抵港。被問到此舉會否增加爆發風險,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在記者會上表示,非港人及港人帶來的輸入個案風險相若,但如果抵港航班的班次增多,乘客人流增加,預料輸入個案比例亦會相應上升。她強調,政府會盡量採取措施,防止輸入個案令疫情擴散,同時亦要平衡各方,包括考慮經濟因素。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政府新聞處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5298****49
2年前+85298****49
2年前+85298****49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