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本地確診個案近日屢創新高,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系團隊日前開發數學模型,推算第五波疫情感染個案,領導團隊的城大生物醫學系助理教授阮相宇預計,本港2月底或3月會達致第五波疫情高峰,直到第3針的接種率達到一定水平,確診數字才會逐漸回落。團隊上月又推算,在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後,若社交程度僅較聖誕及元旦假期水平減少約25%,第五波疫情可能會令約25萬人感染。
阮相宇認為,第五波疫情爆發,很大原因是由於農曆新年期間市民接觸頻繁,而感染人數增加會令確診者追蹤效能下降。當出現延遲確診,而檢疫或隔離等措施未能及時配合,確診個案將以倍數增加。
他建議,政府應在高風險地區推行中規模的區內居民快速檢測,在一至兩周內盡可能找出潛在感染者,然後集中進行追蹤及隔離。他亦建議縮短第3針目前間隔6個月的條件到3個月,以盡快增加加強針的覆蓋率,同時在公共空間使用紫外線滅菌設備。
阮相宇的研究團隊日前與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城大社會及行為科學系、首爾成均館大學及倫敦帝國學院合作,利用年齡分層數學模型,結合不同年齡人士感染新冠病毒的容易程度、市面上兩款疫苗的有效性、步行移動指標及市民社區接觸數據,模擬在不同干預措施的情況下,第五波疫情可能導致的感染人數。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5298****49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