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持續反覆,冰封近兩年的旅遊業復甦無期,位於葵涌貨櫃碼頭近海關大樓外的一幅空地,停泊了逾800部停運的旅遊巴,被業界形容為「旅遊巴墳場」。香港非專利巴士聯會今日(30日)聯同多名立法會議員到場視察,了解業界苦況。聯會秘書長李貴平表示,行內所有公司已經到達生死存亡的階段,希望政府為每部旅行團巴士提供9萬元援助,以紓緩停運期間的保險、基本維修、及供款開支,並延長現有「還息不還本」的措施。
李貴平指,大部分旅遊巴車主因為公司財務安排及政府推動的環保換車計劃,需要向銀行借貸還款,長期停運對他們構成沉重壓力,若本年初仍未獲得財政援助,一旦「還息不還本」措施結束,估計有500部巴士需要斷供還款。他認為政府過往只援助旅行社,忽略了旅行團巴士及學童非專利巴士的苦況,希望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能為他們提供援助。
擁有7輛旅遊巴的東主趙先生指,現時每月零收入,即使沒有聘請司機,每月支出仍需約15萬元,包括償還供車的利息、保險及驗車等費用,直言「這兩個月要賤賣一輛車,才有可能捱多兩、三個月」。
被問到曾否考慮轉型,趙先生表示並不可行,他以殯葬行業為例作解釋,稱業內本身已有車隊,如其他旅遊巴轉型並以低價搶走生意,只會令其他車主面對同一問題。他又指,不明白為何跨境旅遊巴車主可獲政府資助,惟境內的旅遊巴車主卻未能受惠。
擁有20多輛學童非專利巴士的車主金小姐指,近兩輪「防疫抗疫基金」僅資助司機及保母,但未有為車主提供協助。她指在疫情下,學校未必完全復課,有家長要求只繳交部分車費,令她難以支付公司全職司機及保母的薪金。她又稱,計及員工薪金、泊車費及汽車保險等費用,每月開支達60多萬元,每月虧蝕近30萬元,需要借錢周轉營運,若再無資助,或會於一、二個月內倒閉。
立法會旅遊界議員姚柏良表示,希望政府與業界密切溝通,除了將旅遊巴車主納入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的支援範圍,亦要為業界制定持續及長遠的規劃。他指旅遊業是最快受到打擊,但復甦最慢的行業,即使將來恢復通關,業界要讓已閒置兩年多的旅遊巴重新投入運作並不容易,因此需要政府持續關注。他又指,業界最希望與廣東省及大灣區互通,強調業界需要「活水」維持業務,希望可盡快達致兩地通關。
圖片來源:《港人講地》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5298****49
3年前+85298****49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