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肉丸是港人火鍋、燒烤的常見食材,亦是眾多打工仔的午餐配菜。消委會今日(17日)公布最新一期調查報告,測試了市面上共60款肉丸樣本,20款為牛丸、其餘貢丸、魚蛋、墨魚丸和龍蝦丸各10款。測試發現,10款龍蝦丸樣本全數無甲殼動物基因,但當中有1款在成分表標示含「龍蝦」,只有2款在名稱上採用「龍蝦味丸」或「仿龍蝦丸」。
另外,全部20款牛丸樣本都檢測出有牛的基因,但有7款牛肉丸及1款牛筋丸,檢出牛的肉類動物基因比例低於50%,牛基因比例最低的樣本為「權記雲吞麵」特級牛丸,牛基因比例只有13%,餘下的87%是雞的基因;而「食潮D」無麵粉特濃牛筋丸標示含有牛肉、牛筋、豬肉,但還檢驗出雞的基因,而雞的基因佔比更達到55%,較牛的35%和豬的10%的基因比例還要高。此外,該20個樣本中,有12款含豬肉基因,其中2款的豬基因比例更超過50%。
測試又發現,當中75%(45款)肉丸樣本屬「高鈉」食物,以魚蛋類樣本檢出的平均鈉含量最高,進食一碗魚蛋粉(5粒魚蛋計),單是魚蛋的鈉含量(約819毫克)已佔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每日鈉攝取量上限(2,000毫克)的41%。
消委會敦促商戶增加製造肉丸時所使用的肉類和比例的透明度,而預先包裝的肉丸亦要檢視其成分表的準確性,並提醒消費者,進食肉丸要節制食量,以免攝入過量鈉,對健康構成影響。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5298****49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