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睇真啲】助世界解決饑荒的「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新聞睇真啲】助世界解決饑荒的「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重器官功能衰竭於上周六(22日)於長沙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逝世,享年91歲。袁隆平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研究,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在協助中國以及全世界解決糧食安全發揮著重要作用。他的離世引發全國各地哀悼,前往殯儀館前獻上鮮花及悼念的民眾絡繹不絕,來送別這位民族英雄。

 

大量民眾送別袁隆平

 

袁隆平逝世當天運送其遺體的靈車,從醫院出發到殯儀館,中途專程繞行到他曾工作的科研中心及住所,沿途有大量民眾來送別袁隆平,自發地反覆高喊着:「袁爺爺,一路走好!」,亦有人失聲痛哭。袁隆平的遺體被送到殯儀館後,雖然仍未正式設靈,但殯儀館外聚滿了前來悼念的人群。由於未能入館弔唁,民眾自發在殯儀館門口設立一個臨時位置,數張長桌子上擺放了袁隆平的遺照,相片前堆滿鮮花。這一切都能顯示出民眾對袁隆平的敬重及其研究的肯定。

 

雜交水稻研究的歷史性突破

 

袁隆平1930年於北京出世,在新中國成立以前,全國各地遍布荒蕪的農田及飢苦的民眾。袁隆平自幼立志學農,其後考入重慶相輝學院農學系,畢業後被安排到位於湘西的安江農校任教。直至1961年,袁隆平在稻田中發現一株與眾不同的稻子,自此開展了日後利用混合品種的優勢培養雜交水稻研究之路。

 

雜交水稻是指利用兩個在遺傳基因上有一定差異,同時能互補各自特性水稻進行雜交,從而生產出具有優勢的品種。雜交水稻的首次成功例子,是由美國人Henry Beache於印尼完成,但由於他的設計缺陷,無法大規模生產及產業化。袁隆平於1971年2月調到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專門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到1973年以他為首的科研機構,完成了三系配套並成功培育雜交水稻,出現歷史性突破,其後繼續在湖南負責雜交水稻的大規模種植工作。

 

產量不斷提升 技術領先世界

 

在同樣的插秧、施肥和灌溉方式下,雜交水稻品種的畝產量較非雜交品種可高出20%至30%。隨著袁隆平將雜交品種引進到亞洲及非洲各地,以及向當地農民傳授先進的水稻種植技術,令產量大幅提升。袁隆平的研究於90年代起接連取得突破,分別於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由實現大面積示範畝產700公斤的目標,去到最後完成畝產1,000公斤。當全世界水稻平均每公頃產量僅 4.61噸時,中國雜交水稻平均產量已達每公頃7.5噸,於世界上遙遙領先。

 

圖片來源:art basel、「香港民主女神」社交網站專頁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10
好正
4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

  • +85298****49
    +85298****49
    1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