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共享基金會五周年】白內障復明手術風雨不改 老撾靈樹見證民心相通幸福篇章

//一個擁抱、一句謝謝,就是民心相通永恆的瞬間!//


雙手合十是老撾人表達謝意的方式。位於老撾首都萬象103人民軍醫院眼科病房內,十多位病人的人生由這一刻開始改寫,因為他們做完白內障復明手術,終於重見光明。


廣西醫療隊隊長蔣艷華正在跟病人講解術後護理。她做了眼科醫生超過20年,千里迢迢來到老撾參與共享基金會在當地的消除白內障致盲項目,一留便是50天。「來到老撾學會的第一句老撾語就是「角齋」(音),當時什麼沒聽懂,就是『謝謝』的意思。他看的見了,生活能自理,為整個家庭減輕了一個負擔。當他擁抱你的時候,更能體會民心相通,我們自己感覺很幸福。」


全國政協副主席、共享基金會主席梁振英從蔣醫生了解到,這次廣西援外醫療隊派出八人,而醫療隊會根據病人術後情況,為他們安排覆診時間。


「我們有一個承諾,就是做到最後一個病人為止。」梁振英表示,老撾是一個全國消除白內障致盲的行動,「希望大概用五年時間,久久圍攻,老撾可以在國際社會站起來,告知國際社會,通過香港共享基金會的努力、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醫療隊的奉獻,他們國家已經完全沒有白內障致盲積壓病例。」


梁振英牽頭的共享基金會2018年在中國香港成立,是一個非政府、非牟利國際慈善組織,希望透過人道救援項目促進各國民心相通。目前在東南亞、非洲五國透過免費白內障復明手術,展現「一帶一路」的共享精神。他在移動眼科手術車前接受訪問,分享了一個在手術車的手術床的小故事。「有一位老太太已經穿好手術袍躺在手術床上,她身邊有一位來自香港大學的醫科生,她問這位女同學:『你可不可以抱一抱我』。這一張照片就是永恆、最佳的寫照,什麽叫民心相通。」


老撾眼科資源嚴重不足,全國三十多個眼科醫生要應付全國七百多萬人口,無從估計有多少白內障患者錯失重見光明的機會。白內障是長者常見的致盲眼疾,晶狀體隨年齡老化而病變,蔣艷華說,白內障就是晶狀體變渾濁。不過白內障亦會因為眼睛受傷、糖尿病、紫外線、先天因素等,出現在較年輕的人士身上,奶白色的瞳孔是嚴重白內障肉眼可見的徵狀。只要換上人工晶體就可以恢復視力,手術成功率有百分之九十以上。


47歲的Khanthaly從朋友得知這個項目,於是他由北部琅勃拉邦省乘車四、五小時到首都萬象求醫。「眼睛還看得清楚時我是當記者的,後來眼睛看不清楚了,就調到其他崗位,不過寫工作匯報等還是很困難。」


做手術這天滂沱大雨,廣西醫療隊堅守崗位,手術風雨不改。Khanthaly毋須全身麻醉,蔣艷華擔任主刀醫生,手術大約半小時完成。「他的白內障已經是一個很晚期的白內障,在這邊很多這一類很晚期的。我們在國內,白內障手術已經很普及,對於五級核的白內障很少很少見。」


留院一晚後,雨過天晴。Khanthaly看著窗外的陽光,彷如見到人生的曙光,展露笑容。「做完白內障手術拆紗布之後,我就能看得很清楚。我非常高興、開心,我看見了以後,也能正常工作與生活。」


共享基金會二零二二年九月啟動老撾的消除白內障致盲項目,至今已完成超過一千八百例手術,並計劃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將項目駐點轉移到Khanthaly的家鄉。梁振英介紹這個安排,與老撾長柄型地形有關,「琅勃拉邦是北部主要的省,(由中部萬象出發)飛機一個小時,大家知道路途有多遠。我們會去琅勃拉邦,稍後會到長柄型國家的南部遷就病人。我們做一些公益事業,作為一個香港人、中國人民一分子,為香港、為國家在『一帶一路』沿線中國家找到新的合作。」


兩台現代化移動手術車車身髹上了共享基金會的GX標誌,停泊在一棵老樹之下。「這棵樹很有靈氣。」梁振英以手機拍了一幀老樹和手術車的照片,並分享的社交平台。「整個環境予人一種很安靜的感覺,對生活、對生命的希望,很能夠說明中老人民共同追求幸福,我們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9
好正
7
心心眼
6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