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航天科技突破】中國成為第二個成功登陸火星的國家、香港也有出一分力 理大團隊協助「天問一號」監察火星、理大學者容啓亮:火星低溫是最大挑戰!

//「天問一號」成功登陸火星、火星車「祝融號」亦已展開火星採索,感謝每一位為今次任務付出的精英!//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本月15日成功登陸火星,火星車「祝融號」亦下降至火星表面進行探測。有份協助選取著陸點及設計火星相機的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表示,當看到自行研發的相機所拍攝的火星照片,感到十分興奮,又形容每張照片得來不易,需花費7小時從火星傳返地球。


搭載在「天問一號」外圍的一部監視相機,是由理大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及副系主任容啓亮的團隊以3年時間研發,可拍攝火星周圍環境及「祝融號」的狀況。相機具有170度測量視野,可等同地心吸力6200倍的衝擊力,以及承受150度的極端溫差​。容啓亮指出,火星的低溫是一項挑戰,在研發時需審視每項物料的應用,包括溫度、膨脹度、真空度和物料之間的化學作用等,而從火星傳送照片時,還要考慮傳送速度的限制,以至應對下載時突然中斷的問題。


至於協助探測器著陸火星,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教授吳波表示,自2016年起,獲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邀請參與分析火星地理。他坦言,當時是項難題,因中國欠缺屬於自己的數據分析,而歐美亦不會協助整理,故團隊經5年研究其緯度、日照、海拔及地勢,選出烏托邦平原為候選着陸點,該處地勢平坦,表面多沉積物,可能存地下冰,有利探測器着陸及探索。


提及最大困難,吳波說「天問一號」今年2月進入環火軌道後,將實際收集的數據及圖像傳回地球,團隊只剩一個半月時間分析及選擇着陸點,十分緊迫。團隊以自行研發的「三維集成測量模型」及「基於人工智能的撞擊坑、石塊提取方法」,分析67萬個隕石坑、逾200萬塊岩石、數百火山錐,準確度達85%,最終建議合適地點着陸。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15
好正
2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