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來勢洶洶的第五波新冠疫情,暴露出香港安老院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數千院舍長者成疫下亡魂,這場慘痛的教訓提醒我們,政府必須加快對安老院舍進行全面改革。人命攸關,改革檢討千萬不能「走過場」,甚至流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通過徹底的檢討,找出問題的根源,然後盡快處理,讓安老院舍成為長者們真正「安心養老」之地。
根據當局數字,全港逾千安老院舍,逾98%院舍(783間)在第五港疫情中爆疫,迄今超過2萬人感染。第五波疫情至今超過7200人離世,超過一半死亡病例來自安老院舍。這些死亡個案絕對不是冷冰冰的數字,不少為人子女的都憂慮長期住在安老院舍的父母,甚至詰問安老院舍還安全嗎?
檢討內容不應流於表面
提升安老院舍抗疫能力,政府肯定要負最大責任。政府上周六(26日)宣布,成立由勞工及福利局常任秘書長牽頭的跨部門工作小組,全面檢視院舍的抗疫能力及提出改善措施。如今,政府主動提出檢討的確踏出了關鍵的一步,但更重要的是檢討內容,能否讓安老院舍在下一波疫情中倖免於難。
按政府在記者會上透露的信息,工作小組的首要工作,會檢視改善院舍的通風設施和有關防疫指引守則。顯然,這兩項內容都只是防疫工作的「硬件」,其實早已被不同專家點出問題之處,甚至提出過一系列建議,問題似乎是當局的反應問題。例如早在2020年9月第三波疫情期間,政府專家顧問已經警告必須提升安老院舍人均居住面積、提高換氣比率,只是當局未有作出切實改善。
又例如,院舍沒有完善控疫裝備,員工在社區染疫後,將病毒帶入院舍,部分員工又為不止一間院舍辦事,結果令病毒迅速傳開。但直到最近,當局才研究盡快對部分院舍提供「閉環管理」。
預防勝於治療,改革檢討也應如此,如果僅針對一些「明知而無改到」的範疇,恐怕只會令檢討變成「走過場」,「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事實上,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今次安老院大爆疫存在不少深層次問題,通風設施背後的院舍環境問題、院舍員工難「閉環管理」背後的人手問題,這些更加值得盡快檢討,交出切實可行的改革內容,令檢討得出的改善建議更有意義。
對堅拒打針院舍長者一視同仁?
長者疫苗接種率顯著偏低,無疑是本港抗疫防線一直存在的隱憂。事到如今,仍有一成家屬反對住在院舍的長者接種新冠疫苗,政府又有何對策呢?既然安老及殘疾人士院舍已經由本月14日起實施「疫苗通行證」,所有新入住院舍的長期住宿住客,必須已接種最少一針新冠疫苗,那麼現時住在安老院舍仍拒「打針」的長者,政府又會否一視同仁呢?
時間不等人,不少專家已經警告本港很大機會爆發第六波疫情,政府應把握疫情平穩的時間,針對全港安老院舍進行徹底的安全排查,方為檢討工作的真正意義。否則,院友死相枕藉的情況很可能再次發生,香港社會實在不能再承受多一次這種切膚之痛。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5298****49
3年前+85298****49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