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行無常】諉過於人、永不自省才是反對派跌票的理由
【諸行無常】諉過於人、永不自省才是反對派跌票的理由

立法會因「宣誓風波」又引發的補選早已經曲終人散,作為真正建設力量的建制派得票雖然有增長,但總也不及非建制派的「跌票」來得矚目。相較2016年立法會換屆選舉,非建制派在三個直選選區一共流失超過25萬票,足以證明就連非建制派支持者亦對他們的表現不滿。偏偏,面對選民的懲罰,仍然有所謂傳媒人嘗試為非建制派開脫,將一切諉過於支持者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對非建制派政客的所作所為卻隻字不提,實在令人失望!

非建制派評論員侮辱選民

所謂「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簡單而言是指一種心理現象,即被害者對於加害者產生情感、同情加害者、轉為認同加害者的某些觀點和想法。立場一向傾斜向非建制派的所謂資深傳媒人潘小濤,今日在非建制派喉舌報章撰文剖析補選結果,指不少港人(相信是針對非建制派支持者)「不經意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以致投票取態也跟着改變。」他又稱,「面對越來越強大的中共,不少港人的心理近年也產生微妙變化,演變成港式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且在今次選舉中放大。」他甚至認為,非建制派「跌票」的主因之一,是「新生代歸咎於老一輩社運及民運人士爭取民主的手法老套、不思進取才造成如此局面,再不願『含淚投票』給民主派。」謬誤之多,令人咋舌!

表現乏善可陳才是「跌票」主因

首先,對於非建制派支持者「再不願含淚投票」,與其歸咎於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為何不首先撫心自問自己過去的表現有多差?不若讓我們玩一個小遊戲,請大家說出非建制派過去幾年來最大的政績,在他們堅持「拉布」、玉石俱焚、政治凌駕專業的議事態度下,香港的民生和發展到底有甚麼進步?怎樣,說不上來吧?

政績說不出,惡行倒是一大堆。先說「拉布」,非建制派近年「拉布」可說是家常便飯,單是在2016至2017年度,立法會財委會工務小組通過合共1,300億港元工程,但在財委會審議這些目時,非建制派肆意「拉布」,令財務委員會最後只核批580億港元的工程項目!

《版權修訂條例》方面,獲香港大律師公會、多個外國商會和法律學者支持,非建制派因為「政治」二字,以「拉布」將條例「拉死」,令香港在版權保護方面遠遠落後其他競爭對手。「版權」不重視,病人福祉又如何?同樣因為「政治」二字,非建制派以「拉布」將醫委會改革方案「拉死」,不要忘記,這方案獲多個病人組織和包括醫委會前主席麥列菲菲在內的資深醫學界人士支持,非建制派的行為根本是與民為敵!

回歸地區工作 停「炒」政治議題是王道

其他經典例子當然還包括非建制派以「拉布」手法拉倒設立「創新及科技局」的建議,若非上屆政府夠毅力,「創新及科技局」這個廣受專業人士和業界推許的建議,如今可能仍然只聞樓梯響。非建制派過去幾年的「功績」乏善可陳,來來去去讓人記得的就只是盲反、暴力和「拉布」,這才是支持者們不再「含淚投票」的真正理由!

事實已經證明,單靠「炒作」政治議題和理念,非建制派縱使是在單議席單票制下,亦難言穩勝,再不回到民主等基礎議題上去,只終必被選民唾棄。另一非建制派評論員李怡近日論及補選的文章勉強算得上公允,且容筆者引述當中一句以作總結:「民主派選戰從來都是以民主理念作號召,在民主派取得壓倒勝利的選舉時,也不見得地區工作做得怎麼好。」

原圖:RT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