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專訪】梁振英接受新華社專訪 批「拉布」拖經濟 透露多項增土地供應構思
【特首專訪】梁振英接受新華社專訪 批「拉布」拖經濟 透露多項增土地供應構思

特首梁振英接受新華社訪問,認為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香港特區政府在發展經濟方面必須放棄過時的「 積極不干預」 思維,適度有為地引導和配合企業;梁又重申,香港最大民生問題是房屋供應不足,長遠要增加土地供應,其中一個辦法是填海:「在維多利亞港以外,我們現在也有一些比較大膽的設想。」

今次梁振英在新華社的專訪,全長3600多字,據悉乃新華社歷來最長的香港政治人物專訪。今次亦是梁振英在政改否決後首度接受傳媒專邊,他表示,特區政府因為推動政改而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其他許多方面的工作都有所遲緩。要把過去失去的時間找回來,香港「時不我待」:「現在回頭看,過去三年裡用了兩年時間搞政改,所以政改投票結束後我說我們要轉移,把精力投入到經濟和民生上。而發展經濟在香港內部也有一些阻力,包括立法會反對派的『拉布』,把香港的腳步拖慢一些,這是主要的,不然我們經濟發展的速度可以更快。」

他指出,香港最大的民生問題是房屋供應不足,而為解決長期困擾香港居民的住房問題,他上任以後一直力推增加土地供應和房屋建設落成速度,而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他提出,在未來五年時間內將有超過7.7萬套公屋落成,其中的2.33萬套將於2015—2016年度完工:「上任之後我一直把房屋問題放在首位,我們今年明年新房的落成量比較大,明年私人住宅單位落成量將是十年來最高的,而且比過去十年的平均數高70%,這個量比較大,公房今年落成量也比較高,所以可以暫時紓緩一下。」

梁振英強調,增加房屋供應是一個長期工作,不能半途而廢,必須持之以恆、堅持不懈,而要解決住房問題,必須有足夠的土地供應:「短期內,特區政府將採取改變土地用途的方式,儘管往往在城市規劃過程中遇到一些障礙,但政府還將堅持做下去。中期規劃是發展新市鎮,包括新界東北、元朗等地區,目標發展大約20至30萬人口。」

「如新界東北,大概9年後第一幢大樓可以落成,元朗一帶洪水橋的新區大概10年後可以開始落成。社會上開始有意見認為:也可以考慮發展一些生態價值不高的郊野公園,但本屆政府重點還是放在郊野公園之外的地方。」」最後,在長期解決土地供應不足方面,梁直言,其中一個辦法是填海:「在維多利亞港以外,我們現在也有一些比較大膽的設想。」

增加土地供應,除滿足市民住屋需要外,亦是為了發展經濟,他說:「統計顯示,香港中環的辦公樓使用率比較高,這代表了金融業發展的勢頭。所以發展經濟也需要土地,尤其是辦公樓。政府有一個比較大的計畫——啟動九龍東。未來九龍東將是香港中環以外主要的商業中心區。”」

除了房屋問題,扶貧工作亦是今屆政府的工作重點,梁振英稱,香港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已經接近4萬美元,整體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已經躋身發達國家和地區,但貧窮問題卻相當嚴重,而且基尼係數高居世界前列。

他說,過去兩三年香港基層居民的收入上漲得比較快,但收入差距還比較大。本屆特區政府果斷地首次制訂了首條官方的貧窮線,此線標準較高,對於貧窮線以下的居民,政府採取行政措施去協助。目前貧困人口已經下跌到100萬以下。

另外,關於國家「一帶一路」此熱門話題,梁振英指特區政府正在考慮以合適的方式,包括評估設立專門機構,來進一步推動國家戰略。而港資企業在海外的發展經驗可供國家參考借鑒,要發揮香港企業的獨特優勢,為香港、為國家盡一份力:「現在香港研究『一帶一路』有三個方面:第一就是在『一帶一路』沿線的60幾個國家中,選擇優先的國家,因為不可能同一時間全部覆蓋;第二是在遴選合適的產業;第三是特區政府推動工作的具體操作形式。」

而隨著香港體外經濟發展越來越大、越來越好,北亞地區、歐美和東盟都是香港的重要夥伴:「新加坡老羡慕香港出了位李嘉誠,我說其實香港除了類似李嘉誠先生級別的大企業家之外,我們還有很多中小企業家在外面都做得很成功,所以我們應該支援他們在海外進一步發展。」

梁振英又認為,香港在推動「一帶一路」過程中應發展總部經濟,即使是少為人知的農業,香港的企業在內地已經有一定的規模、經驗和市場,如想去其他國家發展,企業總部和「大腦」還是在香港,對香港的經濟發展來說也是有幫助的。因此,他本人亦將繼續積極推動香港企業在海外的發展。為此,下半年他還要率團出訪。

至於特區政府推動的具體做法,梁振英稱正在研究和評估合適的方式,包括比如是否需要設立專門機構。此外,除了政府部門之外,香港的半官方機構,比如貿易發展局、旅遊發展局,也在考慮怎麼一起「走出去」。香港一些商會、專業團體等的力量也很大,而且是內地沒有的社會團體,也可以調動這些方面的力量,把他們統籌起來。

原圖:大公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