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由熊貓外交到熊貓保育
【焦點新聞】由熊貓外交到熊貓保育

澳門政府宣佈,由中央政府送贈的雌性大熊貓「心心」因急性腎衰竭併發出血性腸炎搶救無效死亡,令好多熊貓粉絲好傷心,而現時澳門境內只餘下「心心」的男朋友「開開」。

「開開」和「心心」是中央政府在2009年澳門回歸十週年所贈,是中央政府贈予澳門的第一對大熊貓。香港亦分別在回歸兩週年和十週年先後獲中央政府贈送兩對大熊貓「安安」和「佳佳」、「盈盈」和「樂樂」。在2008年,內地亦向台灣贈送一男一女大熊貓,取名「團團」和「圓圓」。

中國政府在過去數十年多次送贈或租借大熊貓,被形容為「熊貓外交」。但原來「熊貓外交」的歷史可追溯至唐朝武則天向日本送贈兩隻「白熊」和70張毛皮,據稱,當時所稱的「白熊」即今天的大熊貓。

自1950年代起,中國政府多次向境外贈送大熊貓,但自1982年起,為響應保護瀕危動物的號召,中國政府宣佈停止贈送大熊貓出國,取而代之的是以宣揚動物保育的方式向外租借熊貓。被租借到外地的大熊貓不論在當地死亡或繁殖,其遺體和後代都屬中方所有。不過,去年7月在台灣出生的雌性大熊貓「圓仔」,因其父母是內地以送贈方式送予台灣,所以可以繼續在台灣居住。

現時,全球野生大熊貓數目僅餘下約1,600隻,屬於瀕危物種,有「中國國寶」之稱。大熊貓主要棲息地在中國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由於大熊貓生育率低,中國政府於1958年設立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育大熊貓,經過長年努力,地方大熊貓的野外種群數量開始上升。

資料來源:綜合網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