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歷史】港產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港人集體回憶
【港人歷史】港產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港人集體回憶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早前公佈本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整份名單分五範疇共480項,當中包括飛機欖、菠蘿包、蝦膏等充滿港人味道的集體回憶。

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參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公約編制分為五大範疇: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

清單除了包括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涌、大坑舞火龍和香港潮人盂蘭勝會之外,不少別具香港特式的美食和傳統活動如菠蘿包、飛機欖、鴛鴦、舞龍舞獅、粵劇等亦在清單之上。

政府自2006年起委託科技大學研究和整理出本港非物質文化成果,在去年選出800個項貝作廣泛諮詢,最終選定480個項目。政府未來會加強研究工作及制定保護措施。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表示清單內容會因應社會變化更新,當局亦會加強推廣宣傳保護本港重要的文化資源。

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部分主項目:

1.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

客家話、圍頭話、粵語、漁民話、宗族口述傳說、廣東吟誦

2.表演藝術

舞獅、舞龍、舞麒麟、英歌、客家山歌、嘆歌

3.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車公誕、大王爺誕、點燈、宗族春秋二祭、北帝誕、驚蟄祭白虎

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傳統中醫藥文化、傳統曆法、漁民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傳統玉石知識

5.傳統手工藝

蝦膏蝦醬製作技藝、漁網編織技藝、蛋撻製作技藝、戲棚搭建技藝、紮作技藝、廣東手托木偶製作技藝

資料來源:綜合網絡

原圖:網絡圖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