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我者撥款,逆我者斷糧」,特朗普的霸凌氣燄,已經從外交領域蔓延至國內教育等基礎面。//
主持:周潔莹
論盡最新熱話、拆解新聞內幕
約定你,和你不吐不快!
逢星期一至五 6:00PM
⭕《港人講地》直播
美國多年來自詡「民主樣板」,然而在特朗普政府的「強硬派」風格之下,如今就連所謂「學術自由」恐怕也難以保住。
在大約兩星期前,美國政府以停止提供4億美元聯邦資金作為威脅,迫使名校哥倫比亞大學接受「整改」要求,理由是該校被指控容忍校內「反猶主義」。這一決定對哥大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據校方的財務報表顯示,這4億美元佔該校年度運營收入的相當一部分,對於學校的科研、教學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面對資金腰斬的壓力,究竟這間常春藤名校最後要錢,還是要「學術自由」?
哥大「跪低」換撥款
答案就是「錢」!據路透社報道,哥大日前在發表一份名為「推動哥倫比亞大學遏止歧視、騷擾與反猶太主義」的備忘錄中,默許了特朗普政府的幾項要求,包括推進在校園裡禁止戴面罩的計劃、賦予安全官員逮捕權、承諾努力解決相關「反猶主義」擔憂等。
為何哥大這次要明確提出遏止「反猶主義」?時間回到2023年10月,哈馬斯與以色列爆發新一輪大規模衝突之後,哥大成為親巴勒斯坦人士的「聲援基地」。2024年4月到6月間,這裡爆發了一系列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得罪」了政界一眾挺以人士。這些學生抗議活動之後越演越烈,數百人被警方逮捕。
雖然不少抗議者和民眾均表示,反對在巴勒斯坦的「種族屠殺」並不等同於「反猶主義」,但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一些親以色列美國國會議員的眼中,這些支持巴勒斯坦的集會活動令猶太裔學生受到威脅,哥大校方就是縱容「反猶主義」。時任哥大校長沙菲克也因未明確表態「反猶口號是否違反校規」,最終自行離職。
哥大或成「開刀」先例?
至於這次「整改」最具爭議的是,特朗普政府竟然無理要求哥大,派人「學術接管」中東、南亞與非洲研究系(MESAAS)至少5年,實際上剝奪該系教師的自主控制權。哥大雖然在備忘錄中,並未提及「學術接管」一詞,但其舉動似乎滿足了這一要求——該校將任命一名新的高層管理人員,對課程和教職員工進行審查。
哥大的重大讓步,儼如把自身的「學術自由」「賣給」特朗普政府。美國拉特格斯大學教授、美國大學教授協會會長托德‧沃爾夫森認為,特朗普政府的要求「可以說是自麥卡錫時代以來」對學術自由、制度自治等方面「最嚴重的侵犯」。不少高校學者紛紛警告,哥大或成為一個可怕的先例,對美國高等教育格局產生深遠影響。事實上,特朗普政府亦已警告將對至少60間其他大學採取類似行動。
逆我者斷糧?
毫無疑問,特朗普政府此次對哥大的施壓,乃是其事事講「交易」的典型體現。這種將撥款武器化,以切斷資金為威脅、強迫機構服從的模式,早已從外交領域蔓延至美國的教育、科技等社會基礎層面,背後邏輯就是「順我者撥款,逆我者斷糧」的霸凌氣燄,也暴露出美國所謂「美式民主」、「學術自由」在霸權邏輯下是何其脆弱的。
從出手對哥大施壓,到近期簽署行政命令推動關閉教育部,特朗普這套「強權+交易」的治理模式,只為追求短期政治利益而犧牲教育長遠發展,正一步步動搖美國立國兩百餘年的教育基業。當課室裡的自由之光熄滅時,美國「霸權帝國」的黃昏便不再遙遠!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